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93篇
  免费   1163篇
  国内免费   5884篇
林业   86篇
农学   8680篇
基础科学   2865篇
  2575篇
综合类   34022篇
农作物   572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061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2500篇
  2024年   349篇
  2023年   995篇
  2022年   1115篇
  2021年   1141篇
  2020年   1129篇
  2019年   1195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1197篇
  2016年   1321篇
  2015年   1306篇
  2014年   2287篇
  2013年   2440篇
  2012年   2877篇
  2011年   3191篇
  2010年   2924篇
  2009年   3012篇
  2008年   2789篇
  2007年   2645篇
  2006年   2269篇
  2005年   2187篇
  2004年   1740篇
  2003年   1543篇
  2002年   1482篇
  2001年   1505篇
  2000年   1347篇
  1999年   1368篇
  1998年   1312篇
  1997年   1389篇
  1996年   1226篇
  1995年   1123篇
  1994年   1115篇
  1993年   1145篇
  1992年   1118篇
  1991年   1000篇
  1990年   823篇
  1989年   864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27篇
  1963年   9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62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1篇
  195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51.
152.
153.
《江苏农业科学》1989,(11):8-11
小麦育种中,一年多代育种是加快新品种选育的重要途径。长江中下游麦区,现在仍主要采用异地高山夏繁,一般能实现春性材料的一次加代,而本麦区的小麦新品种以半冬性类型为主,高山夏繁势必淘汰了本麦区可利用的生态类型,不能充分发挥加代在本地区育种中的作用。1980~1986年,我们研究了小麦绿体春化加速世代繁殖技术,目的是通过自行设计建造的小麦绿体春化室,使半冬性至强冬性小麦幼苗在本地通过春化並成苗抽穗结实,实现育种材料就地夏繁,探索较大规模加代的程序和方法,以尽快培育出适合我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抗病、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4.
中高产小麦最适宜的行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高产小麦最适宜的行距马威,钱健康,李华,姜秀芳(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0)自60年代以来,在小麦生产上一直采用20厘米左右的行距,小麦产量已由低产上升到中高产水平。目前高产麦田普遍存在着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条件不良的问题,不但影响小麦的个体健...  相似文献   
155.
156.
小麦赤霉菌毒素的提取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菌毒素的提取与检测(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刘思衡植物病原菌毒素是病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一般属于糖苷、萜类、酚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是导致植物产生病状的重要因素。小麦赤霉菌毒素是人们除蕈中毒和麦角中毒以外最早认识的真菌性食物中毒,引起高度重视。我...  相似文献   
157.
抗寒性是小麦育种的目标性状之一。1987年11月份,我省遇到了几十年少见的低温天气,小麦抗寒性经受了充分的考验。为了找出小麦抗寒性的遗传规律,特对该年度小麦杂种一代的抗寒性作了初步的分析,汇总如下。共调查F_1单交组合93个。冻害记载按育种统一标准,分0、1、2、3共四级。0—1级为强抗寒,2级为中度抗寒,3级为不抗寒(弱)。根据需要,不同级别间可加记“十”或“一”符号。  相似文献   
158.
李峰 《农村科技》1989,(7):34-35
  相似文献   
159.
沿淮地区小麦优化栽培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小麦产量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的田间栽培试验耗资大、周期长,且很难摸清各栽培因子间的综合交互关系,重演性较低。为此,我们引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播期、密度、氮肥几个主要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筛选出高产、优质最佳农艺组合方案,为沿淮地区小麦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干旱条件下钙与赤霉素混合处理种子的生理效应及增产效果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中等干旱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钙和赤霉素混合溶液处理种子,促进了萌发和幼苗生长,并通过盆栽-小区-大田试验证明,这一方法最终提高了小麦和其他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研究表明:钙与赤霉素混合应用起到了两者在代谢和生长方面的互补效应,有利于半干旱地区多变水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