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33篇
  65篇
综合类   430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60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是一种可在多种动物间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它可引起不同种动物的多症侯群疾病。绵羊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及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脑脊髓炎和腹泻,种公羊发生睾丸炎等病症。自1949年首次在苏格兰报道了该病的发生,随后世界各地有20多个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病的发生,在青海省藏系羊也确诊有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新疆是全国的植棉大省,种植面积已超过113万hm^2。为了提高棉花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新疆南疆地区研究了一种“新概念”棉花种植模式,它可以延长棉桃生长期,抑制棉花吐絮期,也就是使棉花成熟而不吐絮,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机械采收棉花的难度,从根上解决拾花难的问题。同时,完全避免了采收过程中造成棉花品质降低问题,而且大量青绿的棉...  相似文献   
33.
南疆农区鼠害严重,但基础资料不足。为摸清当地鼠害发生特点,提供有效治理依据,本研究于2018年-2019年在南疆5地州39乡64村开展实地与问卷调查,并采用夹捕法调查害鼠种群构成。结果表明,南疆5地州农村普遍遭受鼠害影响,喀什与和田地区农田受害比例达89.4%,问卷结果表明农户和农田鼠害发生率均大于75%,且西部地区重于东部,约一半受访农户估计每年因鼠害损失超过500元。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农户主要害鼠,占比超过70%;农田则以小家鼠Mus musculus和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为主。这些结果表明,南疆农区鼠害处于重发态势,褐家鼠是主要鼠害来源,并有外来入侵风险。下一步应聚焦于监测主要害鼠种群动态规律,阐明褐家鼠来源和侵入机制,并探索建立适于当地的害鼠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34.
1 羊舍建设及附属设施 1.1 羊舍地址的选择 羊舍应选在地势较高,座北向南,土壤排水性好,干燥.有充足的饲料地,附近有清洁丰富的水源.远离村民居住区的地方.  相似文献   
35.
为分析四川丘陵典型农区种养格局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于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四川丘陵区中江县选择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和流域内4个研究点,研究了种植区、养殖区和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水体CODCr、TN、NO3--N、NH4+-N和T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地表水质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响滩河7个监测断面枯水期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4+-N和TP,且分别比年平均值提高15.67%、59.35%和12.83%;丰水期主要污染物为TN,比年平均值提高19.27%。种养格局影响地表水中TN、NO3--N、NH4+-N和TP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之间养殖区种养混合区种植区;与种植区相比,生猪规模化养殖废污排放是造成种养混合区地表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其CODCr、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提高了17.79%、198.15%、132.10%、219.85%、567.57%。规模化养殖显著提高了地表水总污染指数,改变了地表水污染类型,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类型为兼有CODCr污染的总氮污染型,而养殖区和种养结合区地表水均为兼有总磷污染的总氮污染型;种植区和种养混合区水质均达到劣Ⅴ类水质标准,种植区地表水为轻度污染,养殖区和受养殖业污染影响的种养混合区的地表水均为恶性污染,生猪集中养殖特别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废污排放加剧了受纳水体的污染程度。从水体污染治理角度,在种植区开展水土养分流失特别是氮素流失控制的同时,亟需加强区域生猪规模化养殖业粪污的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促进四川丘陵区规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6.
空心村整治是解决城乡发展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区土地资源闲置、空废及低效利用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构建符合平原农区地域功能特点的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是实施平原农区空心村整治工作的基础与依据。本文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基于平原农区的地域特色及优质耕地保育与现代商品粮基地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涵盖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经济社会可行性等影响平原农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释放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构建了空心村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以山东省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禹城市的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及整治可行性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各乡镇的整治迫切性修正系数处于0.18~0.96之间,自然适宜性修正系数处于0.69~0.84之间,整治可行性修正系数处于0.11~0.77之间;(2)禹城市空心村整治的理论潜力及现实潜力分别为3 517.86 hm2和1 853.18 hm2,新增耕地系数达16.89%。近期空心村整治需重点挖掘市中街道、十里望镇和房寺镇的整治潜力,远期需加强其他乡镇村庄整治;(3)市中街道周围的农村居民点自然适宜性较低,可考虑将该区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建设用地,其他乡镇空心村整治后复垦为耕地,提高综合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37.
旱作农区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的建立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南旱区降水资源短缺且变异性显著,造成干旱灾害频繁的气候特点,依据不同作物对干旱气候的适应性规律,借助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应变型种植制度优化设计,组建了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应变型种植制度决策系统.在综合考虑各种干旱发生频率及其对作物产量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种植制度优化模式包括了随机型和确定型两种决  相似文献   
38.
赵书臣 《畜禽业》2008,(4):53-54
<正>秸秆是农区牛、羊的主要粗饲料。干秸秆营养损失多,消化利用率低;秸秆青贮对原料要求较高,农区作物以收获籽实为主,成熟收获时,秸秆很多不能满足青贮的要求。秸秆微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好技术。  相似文献   
39.
高原传统农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高原传统农区不同梯度上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特征的差异性,选取云南省昌宁县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农区垂直梯度上土地利用功能格局多样,近20 a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变化表现为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分别增加2 784.18,2 561.29 hm2,而生产用地减少5 345.47 hm2,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中、高起伏地貌区,生产、生活用地主要集中在低起伏地貌区。(2)高原农区生态环境效应空间差异明显,研究区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平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维持在0.598 2的良好水平,尤其在北部和中部的中、高起伏地貌区,坡耕地、低效园地等农业生产用地转入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用地,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发展;而由于人口集聚、土地承载和利用过度,在中南部的低起伏地貌区,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城镇化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等现象多发,致使局部生态环境质量呈退化趋...  相似文献   
40.
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非农区水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 非农区水均衡模型,该模型在已知地表水引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农区,非农区以及农区与非农区之间的水分迁移转化进行分析。本文给出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1993~1996 年农区,非农区的潜水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