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2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花椒的病害主要有枯枝病、落叶病、干腐病和流胶病.虫害主要有棉蚜、桃蚜、吉丁虫、花椒跳甲和天牛等,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石榴干腐病(Zythia Versoniana Sacc.)是石榴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花蕾、花朵、果台、新梢。一般年份采收期病果率10%左右,严重者达60%以上,贮藏期也可造成大量烂果。 该病在开花期即开始侵染为害,受害花的花瓣最初变为褐色,继续扩大到花萼、花托。花萼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斑,最终使花整个变为褐色。幼果一般在萼筒处先发生五粒大小的不规则浅褐色病斑,逐渐扩  相似文献   
34.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于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QZ8是山核桃干腐病的潜在生防菌.  相似文献   
35.
人工防治①清除果园内及周围的杂草和残枝落叶,并进行深埋或焚烧.②于萌芽前刮除苹果、梨腐烂病,干腐病疤,并涂抹腐必清或腐植酸铜水剂,防治苹果、梨腐烂病,干腐病.③在4月上旬,对成龄苹果、梨进行刮树皮,清除枝干轮纹病斑及在树皮裂缝中越冬的红蜘蛛、蚜虫、卷叶蛾等.清除桃、李、杏等枝干上蚧壳虫.  相似文献   
36.
马铃薯镰刀菌干腐病研究进展及防控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干腐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收获后真菌病害,在我国各马铃薯产区内广泛发生,导致马铃薯块茎的商品薯率大幅下降,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症状、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种类以及综合防控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病害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正>1苹果树腐烂病1.1症状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主要为枝干受害,主要在每年春、秋季发生,病斑有溃疡、枝枯和表面溃病3种类型。1)溃疡型。在夏、秋落皮层上有2~3 cm深小溃疡斑,水渍状,病组织松软腐烂,有黄褐色汁液流出,并有酒糟味。病斑失水后呈饼状。2)枝枯型。主要发生在小枝、果台、干桩等部位,病枝失水干枯。果实受害,病斑呈暗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呈软腐状,略带酒糟味,并有明显的小  相似文献   
38.
崔健 《现代农业》2014,(11):15-15
<正>近几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时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其中马铃薯种植后种薯大面积腐烂的问题这几年来不断发生,给种植户带来不少困惑。本人从事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多年,经常对农民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实地调查,下面就马铃薯种植后种薯腐烂的原因及防治办法讲几点建议。一、腐烂的原因1.种薯自身因素(1)种薯本身感染晚疫病、干腐病、环腐病、黑胫病等,易导致播种后种薯腐烂。农民购买的种薯已有  相似文献   
39.
干腐病是马铃薯窖储期的主要病害,病原菌往往通过薯块表面的机械擦伤入侵块茎并破坏块茎的薄壁细胞而进行侵染,其中病菌的进一步扩展需要降解寄主细胞壁,因此,针对干腐病病原镰孢菌产酶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接骨木镰孢菌(Fusarium sambucinum)、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拟丝孢镰孢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拟枝孢镰孢菌(Fusarium sporotriodides)为试验菌种,以克新1号为寄主材料,对5种镰孢菌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特性及温度对这些致病菌的产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5种镰孢菌接种在马铃薯薯块上后,均可以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其中Cx的活性在侵染后期最高,PMG在侵染前期较高,且Cx活性低于PMG。在温度对镰孢菌活体内产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试验中发现,相对于不接菌对照,Cx、PMG的活性在25℃时较高,β-葡萄糖苷酶在20℃下活性较高,PG在20℃和25℃的活性都较高。以上结果说明:镰孢菌侵染马铃薯时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壁降解酶,Cx活性在侵染后期较高,PMG活性在侵染前期较高,且低温不利于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40.
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为黑龙江省马铃薯干腐病主要致病菌,干腐病可以导致马铃薯在窖藏过程中发生腐烂,影响薯块的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本研究采用黄色镰刀菌对不同抗性的马铃薯块茎进行侵染,对病原菌侵染过程中薯块的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变化及病程相关基因的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黄色镰刀菌侵染块茎时,块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alondl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几丁质酶(chitinase)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活性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1表达量随着黄色镰刀菌的侵染时间呈波动性,在植物防御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