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96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53篇
  67篇
综合类   443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森得保防治枸杞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枸杞作为宁夏农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产业的发展,枸杞虫害在全区各枸杞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主要种类有枸杞瘿螨、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蛀果蛾等。2006年我们利用森得保生物制剂对不同种类、不同虫态枸杞虫害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2.
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进行了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毒力很强,不仅对其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菌丝抑制试验明确康地蕾得对黄瓜枯萎病菌的EC50、EC70及EC90分别为920.21mg/L、1387.39mg/L,及2510.15mg/L.康地蕾得浓度在1500~2500mg/L.范围内时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52.19%~82.35%.  相似文献   
993.
首先提出了一个冷藏库用冷风机化霜所需热量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数据说明将冷风机化霜所需的热容量简化成单一的融化霜层所需热量的假设是合理可行的,该假设可用于快速计算冷风机所需化霜电加热量.进而通过数据对比了国产与进口品牌冷风机在以下四个指标上的区别:单位面积配置的化霜加热器功率、传热系数、单位冷量配置的化霜电加热量以及化霜电能有效利用率,上述四个指标表明国内产品在电加热化霜系统设计制造方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冷风机性能改善的途径和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4.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确定浮梁县双季稻种植的热量指标,利用浮梁县10-22℃积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求算出浮梁县10-22℃的积温变化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浮梁县双季稻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浮梁北部山区热量条件不足,不宜种植双季稻。  相似文献   
995.
日光温室后墙夜间非稳态导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日光温室后墙夜间的非稳态导热特性进行研究,为发挥后墙保温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位于山东泰安的试验温室内,分别于温室后墙距地面0.1,1.1,2.1,3.1和4.1m处及地面距离后墙0.1m处设置测点,选取2015年越冬季某一晴天和阴天,在18:00至翌日06:00,每隔1h测定后墙各测点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各测点温度变化率、热流密度积分值、后墙内部热量流动量,以及后墙与地面之间的热量流动量,研究夜间温室后墙不同高度蓄热量变化与放热量之间的关系、地面温度与后墙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后墙内部和后墙与地面之间的热量流动。【结果】晴天夜间后墙中上部蓄热量变化基本相同且大于后墙下部蓄热量变化,后墙中上部放热量逐渐降低然后趋于平稳,后墙下部放热量逐渐增多,后墙中部放热总量最多;后墙温度24:00之前高于地面温度,24:00之后低于地面温度,后墙与地面之间存在热量流动;后墙内部热量流动数量占后墙放热总量的比值为14.2%。阴天夜间后墙中上部蓄热量变化基本相同且大于后墙下部蓄热量变化,后墙放热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多;后墙温度低于地面温度,地面流入后墙热量占后墙放热总量的比值为3%;后墙内部热量流动数量占后墙放热总量的比值为25.5%。【结论】后墙高度、后墙不同高度蓄热量影响后墙不同高度放热量;后墙高度对放热量的影响贯穿后墙放热过程的始终,后墙蓄热量对放热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后墙放热前期;后墙热量存在自上而下的整体迁移流动。  相似文献   
996.
997.
以希蒙得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驯化的7个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温棚控温方法设置3个温度处理水平,观察其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种源各生理指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种源的叶片水分含量均在高温胁迫下下降,膜的通透性增加;不同种源幼苗叶片在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但在T2处理下,不同种源的SOD又表现出较高活性;T1和T22种高温胁迫,其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热胁迫下,各种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998.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相似文献   
999.
新疆北部棉花播种期热量指数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前期74类环流指数因子,考虑了统计模型中因子与预测量之间相关系数的不稳定性,用滑动集合回归方法建立了北疆棉区播种-出苗期间热量指数的集合回归预测模型。石河子、炮台、精河、博乐站1961-2006年的回归序列与实况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 0,0.756 2,0.850 3,0.825 2。4站1996-2005年的试报结果检验表明:集合回归预测模型的效果明显优于一级回归模型,而4站中又以博乐站的效果最优。应用前期月环流指数因子,经滑动相关建立的超级集合模型,对北疆棉区播种-出苗期间的热量指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该方法在农业气象灾害预测等领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热量资源,以有效提高大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及九点二项式平滑法,分别对大同地区1961~2005年的气温、日较差以及≥0℃和≥10℃活动积温和持续日数等表征热量条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热量资源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这种演变趋势对农业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