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92.
针对青海河湟谷地的自然和生产条件,采用三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以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浓度拌种、播种行距为三因素,各因素的梯度设5个水平,组成11个混播方案,研究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籽粒苋比例成显著正相关(r=0.930 04,v=3),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成显著正相关(r=0.910 27,v=3),多年生无芒雀麦和籽粒苋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中籽粒苋比例、EM微肥不同拌种浓度、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30~34 cm.  相似文献   
93.
无芒雀麦种子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无芒雀麦成熟种子为材料,经能量为30keV、剂量为3.0×1017N+/cm2的氮离子注入处理后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处理与未处理的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经离子注入后的种子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能力均高于未经离子注入处理的种子.2,4-D浓度为4mg/L、KT浓度为0.05mg/L时有利于种子诱导产生愈伤组织;MS+2mg/L 2,4-D+1.5mg/L6-BA中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52%.  相似文献   
94.
氮肥对无芒雀麦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年龄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草地施氮量对其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影响无芒雀麦叶片的有关生理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增加;各施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极显著地高于对照(P<0.01),可溶性糖则显著地低于对照(P<0.05);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硝态氮含量则只有在高肥处理中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95.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物种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手段。芒属植物是禾本科多年生的C 4类高大草本,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综述了芒属植物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的研究进展,包括取材、预处理、染色体制片以及染色体数目与分类等研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
毛培春  孟林  高洪文  张国芳  田小霞 《草地学报》2011,19(4):619-624,630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反复干旱法,对引进的20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种质材料,以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值,采用聚类分析法、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份无芒雀麦苗期抗旱性划分成3个级别,其中抗旱性较强的有9份材料,抗旱性较弱有6份材料,抗旱性居中的有5份材料。20份无芒雀麦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排序结果为ZXY06P-1621抗旱性最强,ZXY05P-1171最弱。不同抗旱级别种质材料的光合特性表现为:随着持续干旱胁迫延续,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下降趋势,复水后迅速上升;而CO2浓度的变化趋势则呈相反变化趋势,且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变化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能够保持较高的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97.
对轻、中、强等不同侵蚀程度和长期封禁的林地芒箕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芒箕的盖度、密度、高生长、生物量等都随着侵蚀程度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长期封禁林地的芒箕生长最好,盖度达96%,密度为452株/m^2,平均高86cm,生物量10577kg/hm^2,较轻度、中度、强度侵蚀地增加了0.5—2.3、1.4~7.1、0.8~2.0、2.3~7.4倍,强度侵蚀地芒箕生长差,盖度仅29%,密度56株/m^2,平均高18cm。生物量为1256kg/hm^2。土壤侵蚀程度增加,芒箕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降低,根量和根冠比增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侵蚀地土壤细菌占43.0%-45.6%,真菌28.3%-35.2%,放线菌21.0%-26.4%,氨化、亚硝化、硝化细菌少,有一定数量的纤维分解菌和磷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多。不同侵蚀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变化与相应林地的芒箕生长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8.
蒋慧  于磊  马春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20-1021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混播对青贮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即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以50%+50%、60%+40%和70%+30%比例混播,分析各处理青贮材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丁酸、乳酸和总酸的变化,研究无芒雀麦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播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单播苜蓿相比,混播可以显著降低青材料的pH值(P〈0.01)、NH3.N/TN值(P〈0.01)和丁酸含量(P〈0.01),有利于保存青贮物的营养成分。混播还可提高青贮产物中乙酸、乳酸和总酸的含量(P〈0.01),从而提高苜蓿青贮品质。[结论]以混播处理A(苜蓿50%+无芒雀麦50%)效果最好,pH值,NH3-N/TN的含量最低,乳酸含量和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99.
高营养饲粮兼用全黑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和茎叶紫色基因导入黑粒普通小麦中,育成植株茎叶紫色、黑粒、黑壳、黑芒的2个冬性全黑小麦。全黑冬05-7263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16.65%,460%,39.78%,236.57%,43.14%,21.96%;全黑冬06-4210粗蛋白含量高达24.1%,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46.42%,460%,52.40%,89.68%,31.37%,47.71%。这表明导入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等黑色基因可较显著地提高黑粒小麦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00.
为达到良好的播种效果,需要在播种前对水稻种子进行除芒处理。研究设计一种利用离心力和摩擦力作用实现除芒目的的水稻种子除芒机。介绍该机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阐明其主要结构部件的设计思路,并建立该机的虚拟样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