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以秸秆粉碎还田机甩刀为例,对65Mn钢的冲击韩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经大量试验和生产考核,优化工艺参数,确定了65Mn钢强韧化处理工艺方案,在保持其较高硬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冲击韧性。该处理工艺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并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在韧性理念指导下对郑州市金水河健康水平进行评价,为金水河修复与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郑州市金水河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简称PSR),构建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物元可拓模型对河流健康水平与发展趋势进行评价与预测。构建城市化-河流健康响应模型,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河流健康的影响。 [结果] 研究区的河流健康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河段1,3,6,7,8,11,14的健康等级为健康、亚病态、亚病态、病态、亚健康、亚病态、健康(河段编号从河口向上游依次变大),其中位于新城区的河段健康水平较老城区高,河段1,3,8,14健康水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河段6,7,11的健康水平有向好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城市流域不透水面积比,ISC)对于河流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的阈值在50%左右。 [结论] 研究区各河段健康水平在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市河流的健康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在对城市河流保护与修复时应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促进水城共融。  相似文献   
153.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4.
城市韧性思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城市韧性模型,需不断从国外韧性城市构建中探寻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巴塞罗那政府官方资料,如机构文件、倡议计划、统计数据等,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总结了巴塞罗那城市韧性发展模型与经验。以全球性的政策纲领与科学的韧性理论指导为根基,政府定制了符合本土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计划方案等,从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服务韧性3个维度,分别制定了34项行动措施,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其韧性。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加剧。为有效应对冲击和扰动并提高城市自我恢复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从韧性视角出发,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安徽大部分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所提升,到2020年各市韧性水平差距缩小且各梯度韧性水平差异发生变化;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等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情况;影响城市韧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支出,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6.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农业系统韧性和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路径,以传统农区河南省高杨店镇为例,分析不同阶段农业系统的适应性循环过程及变化特征,采用CRITIC-TOPSIS法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农户生计韧性,并揭示农业系统韧性与农户生计韧性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杨店镇农业系统经历了两个完整的适应性循环,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逐步过渡到规模化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阶段,农户生计逐步多样化。气候变化、制度变革、政策响应、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技术革新是农业系统适应性循环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根据农户收入来源及其占比,研究区农户生计类型可划分为种养殖型、工资保障型、自主创业型、社保依赖型、兼业均衡型5种,且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韧性存在显著差异。农户生计分化受到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与国家政策、市场力量、社会关系等内外部力量共同驱动。农业系统韧性和农户生计韧性存在尺度嵌套和相互影响,当农户生计韧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即表现为农业系统整体的韧性。  相似文献   
157.
良好的心理韧性对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寻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提升的路径,通过文献研究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有着显著影响。建议立足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并营造支持性氛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期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158.
乡村是应急治理的薄弱区域,探寻其内在抵抗机制并提出优化对策,对提升我国应急治理体系整体效能具有现实意义。从韧性治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危机意识、应急转化、信息传递、治理制度和后续塑造构成要素,构建乡村应急治理的逻辑框架,对其进行全过程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乡村应急体制存在预防意识薄弱、传递机制壁垒、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为了有效增强乡村应急治理的韧性水平,加快提升治理能力,针对性从观念架构、系统措施、信息沟通、制度保障和后续提升5个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9.
当前,全世界正遭受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疫情的侵害。目前提高城市的适灾韧性是规划者们所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此次疫情就是对我国城市适灾韧性的考验。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的韧性观察,可以为城市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借鉴。适灾韧性理念下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到:灾前建立体系,多样防灾;灾中完善方案,快速抗灾;灾后总结经验教训,修复提升。  相似文献   
160.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20-222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初衷是促进农牧民工就地市民化,其首要之举是增强农牧民工就地市民化意愿。应用计划行为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农牧民工就地市民化意愿介于主动融入和回避退却之间,其就地市民化意愿是基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政策制度等因素考量的结果。从韧性视角出发,提出增强个人、家庭、社区3个层面的韧性,以及加强其优势资源联结度与打造韧性社区等策略,提升农牧民工的挫折应对能力,对其进行韧性赋能,促进其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