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海南二甲金矿戈枕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枕韧性剪切带的变形过程中,岩石发生了体积亏损,产生了构造岩流体对岩石的浸滤作用,导致岩石中SiO2和碱质的流失;随变形作用的加强,岩石中轻稀土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轻、重稀土元素间发生了一定的分馏作用.另外,构造环境的变化不仅直接控制着包裹体气液成份的变化,而且使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岩石的硫、铅同位素组成间产生了明显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43.
采用安全韧性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安全韧性是农村居民点存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能有效指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该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基于安全韧性理论,界定农村居民点安全韧性的内涵和特征;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可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现状;基于农村居民点安全韧性特征,从适宜性、冗余度、适应性和自组织性4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点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安全韧性等级;基于评价结果,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确定可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类型,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安全韧性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具有阶段性特征,包括防御阶段、恢复阶段和适应阶段,各个阶段有其显著特征,依次为适宜性、冗余度、适应性,以及贯穿于整个过程的独立自主能力;2) 可镇农村居民点安全韧性整体水平较高,安全级别以上的农村居民点斑块共87个,占可镇总面积的52.5%,在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3)可镇农村居民点优化类型包括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一般存续类和搬迁撤并类,利用加权Voronoi图,确定搬迁撤并类农村居民点安置去向,进而得到可镇农村居民点优化方案。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规划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耦合协调程度及相对发展状况,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了相关研究。[结果](1)研究时间段内,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超过80%的城市其韧性水平出现上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波动变化趋势。二者皆呈现出“东中部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城市韧性由相对零散分布向集聚分布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由“7”字形分布向“大”字形分布转变;(2)二者的耦合度总体较高,以高水平耦合为主;协调程度总体较低,但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和“东高西低、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近1/2城市的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了同步发展,其余城市在2010—2015年多以超前型(城市韧性超前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2015—2020年多以滞后型(城市韧性滞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为主。[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的时空演变关系,旨在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方法]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视角构建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2016—2020年时空分异特征与空间集聚效应。[结果](1) 2016—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综合韧性由0.265升至0.314,历经了“稳步发展—高速提升”演变阶段;生活韧性与乡村综合韧性两者时序变化紧密相连。(2)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空间特征差异显著,综合韧性形成了“西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西江流域(广西段)乡村韧性均呈正相关分布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各子系统形成不同的空间集聚区域,灵川县成为综合韧性高值极化“主区域”。[结论]根据“三生”视角可有效探索乡村韧性的时空特征,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韧性不断增强,但区域差异仍然明显,差异化推进乡村建设,协同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对于缩短乡村韧性的区域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要求更加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混交林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通常认为,相对于纯林,混交林能够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产力、增加碳储量,具有更高的生态韧性(抵抗力与恢复力)。但混交林是否必然优于纯林,且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汇、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效应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混交林绝不是简单的树种组合与排列,其结构与生态过程相对复杂。文中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分析混交林与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碳储量、生态韧性以及混交林经营管理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混交林与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多样,总的结论是,若要得到混交林的积极效应,不能单纯增加树种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树种特性、生态互补、林分结构以及立地和环境的影响。我国混交林研究主要是通过造林实验对比分析生长效果,选择较优混交造林技术。文中最后提出我国混交林研究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对混交林的科学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47.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一份《降低热度:极端气候、区域性影响与增强韧性的理由》的报告指出,尽管目前地球气温仅比工业革命前升高0.8℃,但世界各地的居民巳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在樱桃番茄落蔓前控制浇水,以降低茎蔓中的含水量,增强其韧性。落蔓宜在晴暖天气的午后进行,此时茎蔓含水量低,组织柔软,便于操作,避免和减少了落蔓时伤茎。落蔓时应把茎蔓下部的老黄叶和病叶去掉,带到棚室外面深埋或烧毁。当第1花序  相似文献   
49.
水晶饼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品种之一。但目前市场上的水晶饼色泽、透明度、表面光滑度、韧性、口感方面尚不够理想。本文对水晶饼工艺及饼皮配方进行初步研究,为提高水晶饼品质提供参考。一、材料与设备1.原辅材料。玉米淀粉、生粉、白  相似文献   
50.
响应面法优化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对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多粘菌素B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对产量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6.72,温度30.64℃,发酵时间37.72h 。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验证,实验值和模型预测值之间比较接近,有较高的吻合度,相对误差较小。多粘菌素B的产量可达到915.77mg/L,比优化前提高了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