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84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956篇
林业   749篇
农学   1083篇
基础科学   294篇
  2763篇
综合类   9868篇
农作物   608篇
水产渔业   899篇
畜牧兽医   7594篇
园艺   1080篇
植物保护   900篇
  2024年   305篇
  2023年   953篇
  2022年   1036篇
  2021年   950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995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727篇
  2015年   812篇
  2014年   1268篇
  2013年   1255篇
  2012年   1725篇
  2011年   1836篇
  2010年   1598篇
  2009年   1515篇
  2008年   1558篇
  2007年   1345篇
  2006年   1278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溶液的酸度、二氧化碳、空气、微生物、光照及人为和环境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继而造成氮肥生产中有关碘量分析法的误差,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防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渗入,加强对分析人员的管理,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实际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出现的析硫现象,保持其浓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93.
为选育对目的害虫毒力高,生产性能稳定的菌株,收集了101个苏云金杆菌株,经初选、复筛和营养细胞酯酶分析,从中选出82038(galleriae 酯酶型)、83002(dendrolimus 酯酶型)、83016(galleriae 酯酶型)3株优良菌株。用3菌株与生产菌株7216—13对舞毒蛾、杨尺蠖、柳毒蛾和杨扇舟蛾进行毒力测定表明,除对杨扇舟蛾毒力较低外,对其它几种害虫均有80%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白蚁消化纤维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蚁利用自身及体内共生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降解食物中的纤维素成分,来满足新陈代谢需要.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统计,目前已有4科6属9种白蚁及其体内共生物的纤维素酶基因被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表明,白蚁及其共生物编码内切β-1,4-葡聚糖酶的基因,在序列上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5.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996.
杉阔混交林地土壤肥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杉阔混交林是改良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我国营造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状况的影响,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998.
Conversion of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to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is a common management practice in subtropical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biomass in one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wo C. lanceolata plantation sites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forest conversion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t the Huito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Forestry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oncentration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NH4^+-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were much lower under C. lanceolata plantations as compared to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rotation of C. lanceolata plantations was only 53%, 46% of that in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and microbial biomass N was 97% and 79%, 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ial biomass C to soil organic C was also lower in the plantation sites.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bial N to total nitrogen and NH4^+-N was greater in the C. lanceolata plantation sites. Therefore, conversion of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to C. lanceolata plantation and continuous planting of C. lanceolata led to the decline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forest soil in subtropical China.  相似文献   
999.
选择立地坏境条件相同的杉木连栽与头栽林地,进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表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下降23.35%,其中细菌、放线菌分别下降24.79%和34.04%,真菌增加10.39%微生物主要生理类群氨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好气固氮菌、微嗜氮菌分别下降36.60%、14.24%、56.56%和25.81%,厌气固氮菌增加46.15%.连栽林地土壤的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低于头栽土壤、多酚氧化酶则相反。在0-40cm土层中.同于连栽引起土壤容重增加2.59%、毛管孔隙、毛管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自然含水量分别下降8.46%、11.04%、11.78%和7.08%,土壤有机质、N、P全量分别下降16.61%、12.75%和21.49%.N、P、K速效养分含量分别下降20.08%、8.78%和24.85%.因而提出营造混交林,发展林下植被,停止或减少炼山和全垦以及增加肥料投入等技术对策。以防止连栽引起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000.
松赤枯病生物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居”马尾松叶的拮抗细菌P 751、BC752菌株对松赤枯病菌孢子抑菌率78.83—94.31%,BC752优于P 751。经1132亩试验,防治马尾松赤枯病相对效果35.91—74.19%,实际效果51.25—52.25%;防治火炬松赤枯病效果45.0—6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