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6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林业   554篇
农学   986篇
基础科学   417篇
  840篇
综合类   7561篇
农作物   547篇
水产渔业   827篇
畜牧兽医   2172篇
园艺   1314篇
植物保护   32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1011篇
  2011年   1053篇
  2010年   950篇
  2009年   990篇
  2008年   1334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979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620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8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两系杂交早稻田两优402以施氧化钾1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可达l163元/hm^2。分蘖期和孕穗期分次施钾比分蘖期一次性施钾增产9.5%。施用钾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钾肥可以提高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千物质积累、促进水稻生长后期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施用钾肥明显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施钾肥处理的垩白粒率平均比对照低22.7%。  相似文献   
992.
微生物菌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农业及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求,微生物菌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施用微生物菌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2001~2002年,由自治区土肥站主持,我们对目前主要推广应用的几种微生物菌肥进行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我区棉花和番茄上施用微生物菌肥,不仅能够改善作物品质,产量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高大平房仓PVC管膜下环流熏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平房仓密闭粮堆上层增设PVC管通风网络,进行PH3环流熏蒸实验。按1.5g/m^3计算AlP用药量,通风笼投药后环流72小时,粮堆内PH3浓度达到均匀分布,粮堆最高浓度值达到396mL/m^3,且有效浓度保持了30天,杀虫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994.
The annual series of δ13C were measured in tree rings of three Cryptomeria fortunei disks (OF-1, OF-2, and OF- 3) collected from West Tianmu Mounta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ccording to cross-dating tree ring ages. There was no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δ13C annual time series of CF-2 before 1835. However, from 1835 to 1982 the three tree ring δ13C annual series exhibited similar decreasing trend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01) correla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estimated δ13C series of CF-2 from modeling and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extracted from the Law Dome ice core from 1840 to 1978 were analyzed and a curvi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R2 = 0.98. Also, a test of independent samples indicated that between 1685 and 1839 the reconstruc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using the δ13C series of CF-2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w Dome and Siple ice cores,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98. The general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reconstruc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losely reflected the 10ng-term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record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tween 1685 and 1840 the evalu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as stable, but after 1840 it exhibited a rapid increase. Given a longer δ13C annual time series of tree rings, it was feasible to rebuild a representative time series to describe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for an earlier period and for years that were not in the ice core record.  相似文献   
995.
国外土壤二氧化碳释放问题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杨平  杜宝华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48-50,37
从土壤呼吸的研究方法、量值、影响因子等方面概述了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土壤胶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琼英  兰叶青  薛家骅 《土壤》1996,28(6):290-294,315
本文按土壤矿物组成,有机质,离子价态,溶液pH,不同pH条件下的腐殖质,多价聚合阳离子和水流动速度等诸方面,分别概述离它们对土壤胶体稳定性的作用,以及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厌氧污泥发酵制氢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酸处理、碱处理、热处理、超声波预处理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产氢量,选择产氢量最高的热预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混合微生物系,以葡萄糖为基质,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厌氧污泥发酵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是影响热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的3个重要因素。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葡萄糖浓度为5 g/L,最适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998.
B2和B67菌株筛选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太原和运城两地分离筛选的具较强解磷能力的菌株B2和B67,平板培养其溶磷圈D/d值分别为5.1和3.8,液体培养过程中产生苹果酸、丙二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pH值分别较CK下降2.3和1.1,接种到山西省4个不同地区的土壤中,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20 d,土壤速效磷含量较CK增加1.35~3.04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45 d地上部株高、鲜重和干重,B2 NP和B2 B67 NP较CK增加15.2%~89.2%;青菜鲜重、干重和生物量,B2和B67较CK增加15.8%~41.6%,其鲜重、干重、根长、根重以及生物量均较CK差异显著。小麦株高、有效小穗数、穗粒数、粒重以及生物量也较CK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不同CO2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窦森  于水强  张晋京 《土壤学报》2007,44(3):458-466
以往人们较多的研究了土壤有机碳与温室气体的源、汇关系问题,却很少研究温室气体对土壤有机碳本身分解转化和各组分性质的影响。为了探讨CO2浓度升高对腐殖物质形成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室内人为高浓度CO2的培养试验,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1~180d)土壤总有机碳(TOC)、水溶性物质(WSS)、碱提取腐殖物质(HE)、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不同CO2浓度对有机碳各组分形成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新形成”的净TOC逐渐降低,净HE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HM的绝对数量逐渐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HA的比例(PQ)先增加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稳,说明最初富里酸(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随培养时间的延长,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30%CO2浓度(V/V)处理的TOC、WSS、HE和HM数量明显高于3%CO2浓度处理和正常CO2浓度(0.0375%)处理,其中WSS和HM反应更为敏感。但3%CO2浓度处理与正常CO2浓度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可提取腐殖物质的PQ的顺序是30%CO2浓度处理〉3%CO2浓度处理〉正常CO2浓度处理,说明CO2浓度增加更有利于FA而不利于HA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土娄)土剖面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2是土壤空气的重要组成,土壤空气CO2浓度一般高于大气几倍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