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608篇
基础科学   492篇
  194篇
综合类   5765篇
农作物   528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1546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59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522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浙粳40(原名浙湖209、ZH20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杭州市余杭区种子技术推广站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晚粳稻密穗型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产量高,2年浙江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秀水63增产6.89%(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品质优,与亲本兼对照秀水63比较,其整精米率高4.05个百分点,胶稠度长7mm,米饭光泽、软度、食昧和冷饭软度佳;穗发芽率低,单双季兼用,栽培容易。栽培上应适期播种,降低大田用种量,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控制高节位分蘖。适当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982.
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技术是指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将经处理过的稻种直接撒播到麦田地表,麦稻共生,收割时留茬30cm左右自然竖立,脱粒后的秸秆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墒沟,任其在稻作期间自然腐解还田的一种稻作技术.该技术在我市试验、示范已4年,取得较好成效,亩均产量一般在500kg以上.2002年全市示范应用面积达2000亩,平均亩产达580kg左右.  相似文献   
983.
运用311-B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在沿海赤砂土甘薯主产区设置晚薯施用氮磷钾肥料试验,模拟出甘薯施肥利润的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并通过边际分析寻优,获得甘薯最佳施肥利润的优化施肥组合分别为:N214.53kg/hm^2,P20535.51kg/hm^2,K20293.23kg/hm^2,N、P、K三要素比例1:0.166:1.367,施肥利润最佳为存πmax=10830.32元/hm^2。  相似文献   
984.
长泰县历年晚季杂交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5%~70%,一般生育期125~135天,每667m^2产量(下称单产)始终徘徊在470~550kg之间,很少单产超过600kg。2004年6月,从福建省闽丰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杂交稻新组合Ⅱ优航148,种植了0.21hm^2,平均单产637kg,成为长泰县晚稻高产的典型。  相似文献   
985.
"花晚6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86.
文章针对陇东地区冬季寒害和持续阴雪天出现的规律及日光温室深冬茬蔬菜生产的安全性问题,从温室建设发展、结构设施、保温了寒材料、物理化学防寒方法以及温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技术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7.
超高茬麦套稻是指在麦子尚未成熟时将稻种套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割麦时留高茬自然还田.为探索并完善超高茬麦套稻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加快该技术在苏州地区的推广,我们于2000和2001年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相似文献   
988.
彭永红 《农村百事通》2007,(22):35-35,77
“矮晚柚”是四川省遂宁市名优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柚子新品种(该所有免费的技术资料和VCD光盘提供),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区试表明:矮晚柚栽植2-3年后结果,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成熟期特晚的特点,2008年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证书号:20071266)。  相似文献   
989.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88.7%,由于留茬带的保护作用,降低间作裸露带风蚀量幅度为42.4%~68.3%。在减轻风蚀的同时,带状留茬间作轮作保持了由于秋季耕翻松土的多蓄降水作用,降低了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和水分蒸发,同时还拦截了冬雪,播种时有留茬带保护的间作裸露带0~1m土层贮水量提高15~41.5mm。由于带状留茬间作轮作的集水、保墒和边际效应,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为12%~75%。  相似文献   
990.
近年来,大豆重迎茬是造成其减产重要原因之一,它能造成大在豆如孢囊线虫病,根线虫病、黄萎病俗称“大垄秧子”。为了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提高豆的品质,生产上急需减轻重迎茬危害措施。据调查迎茬减产6.1%,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2年减产13.8%,重茬3年减产1.9%。下面为近几年我们在减轻大豆重茬危害实践中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