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杀虫单与苄甲磺隆混合使用,以防除一代二化螟和稻田早期杂草,达到一次用药虫草兼治的目的,减少了农药施药次数,降低了农业成本.  相似文献   
52.
云南四季如春,生态环境适宜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生,每年3~5月和9~10月是小菜蛾发生的高峰期,其为害十分严重。为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发生,笔者对20%杀虫单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0%杀虫单微乳剂(江苏省苏科实验农药厂提供),92%杀虫单可湿性  相似文献   
53.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杀虫单分别与几种有机磷杀虫剂混配对黏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杀虫单与敌百虫以1:3比例混配对黏虫表现为显著增效,共毒系数(CTC)为268.11;杀虫单与三唑磷以1:1、4:3和1:2的比例混配对黏虫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32.98、140.21和132.74;杀虫单与毒死蜱以4:1的比例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92.91.  相似文献   
54.
为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打假保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配合湖北省农药检定所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坚决铲除坑农害农行为。本刊特开辟《放心农资》专栏,向农民朋友们推荐正规农资生产企业的优质高效农资产品,讲解如何识别假劣农资。希望通过本刊宣传,能够使农民能真正识别真伪农资,达到安全农资到农户,放心产品进农家,确保农民朋友使用放心农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抑杀净是一种昆虫蜕皮抑制剂,从本试验结果看,该药剂无论是单用还是与杀虫单或三唑磷混用,对纵卷叶螟均具有优异的防效,对二化螟也具有良好的防效。氟虫腈与杀虫双混用对二化螟、纵卷叶螟也具有很好的防效,对二化螟的防效仅次于三唑磷,对稻飞虱也具有很好的防效,持效期长,对环境也比较友好,通过混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水稻田多种害虫总体防治的经济效益,是水稻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6.
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杀虫单及其混配对二化螟的毒力,用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以上两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辛硫磷、杀虫单有效成分之比以处理D的共毒系数最大,为310.4865。  相似文献   
57.
几种Bt复配杀虫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特杀螟(55%杀单·苏WP)750g·hm-2对甘蓝小菜蛾药后5d的防效为85.3%,高于千胜(16000IU·μL-1BtSC)750ml·hm-2的61.1%的防效、惠达(1.5%苏·阿WP)750g·hm-277.6%的防效、宝玉(1.9%苏·甲维盐WP)300g·hm-279.0%的防效以及Bt 氟铃脲600g·hm-283.2%的防效,低于Bt 三氟氯氰菊酯600g·hm-288.9%的防效、尽克(90%灭多威SP)450g·hm-294.2%的防效。防治甘蓝小菜蛾可以选用特杀螟750g·hm-2、Bt 三氟氯氰菊酯600g·hm-2、Bt 氟铃脲600g·hm-2轮用和混用为好。  相似文献   
58.
<正>宁化县是国家、福建省两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达3966.7hm2,水稻病虫发生3700多万hm2,因病虫造成损失就达6700t,占总产量的2.8%以上,二化螟是宁化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之一,为引进防治二化螟新药剂新技术,笔者进行了90%杀虫单可溶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与供试药剂:品种与生育期、土壤肥力施药时水稻  相似文献   
59.
温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6-12887,12918
[目的]探究杀虫双、杀虫单有机氮农药对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仔鱼的毒性。[方法]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将革胡子鲶仔鱼置于不同浓度的2种杀虫剂溶液中72 h并观察其中毒症状,对革胡子鲶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革胡子鲶幼鱼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安全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杀虫双24 h LC50为272.367 mg/L,安全浓度为96.640 mg/L,属于低毒级;杀虫单24 h LC50为59.688mg/L,安全浓度为7.360 mg/L,属于中毒级。[结论]为安全合理地进行人工育苗的水质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0.
通过微量点滴法,以水稻二化螟4龄幼虫为供试昆虫,测定杀虫单和甲维盐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二化螟杀虫毒力,采用共毒因子和共度系数法进一步确定2种试验药剂的合适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杀虫单混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具有很宽的有效配比谱。室内毒力测定表明甲维盐LD50为0.596 4ng/larva,杀虫单LD50为21 501ng/larva,2者的毒力差异达36 051.31倍。共毒系数研究表明甲维盐和杀虫单的配比在1∶1 000~1∶36 051(质量比)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