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3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陈菲  柯才焕 《水产学报》2007,31(6):705-710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分离,但胞质分离受抑制,留在卵质中的两套染色体形成两个染色质团,并发育成两个雌性原核。  相似文献   
102.
辽宁鲍鱼资源现状与增殖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是珍贵海产软体动物。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印度洋东南部,经济价值较高的有二十种。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山东及辽宁沿海的有三种。在南海、东海分布的,为杂色鲍(H.diversivolor R.)及耳鲍(H.asinina L.);在黄海水域辽宁、山东沿岸分布的为皱纹盘鲍(H.discus hanai Ino)(本文简称鲍鱼)。  相似文献   
103.
杂色鲍(haliotis diverioclor)俗名九孔鲍,是名贵海产品,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个主要贝类养殖品种.要发展鲍鱼的养殖,首先要解决种苗生产问题.鲍鱼的人工育苗技术是指在鲍鱼的性腺成熟季节以及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利用人工的方法使亲鲍排精、产卵,以达到孵化大批量的鲍鱼苗来满足市场要求.在湛江,每年的4~6 月和8~12 月是鲍鱼的繁殖季节,这时鲍鱼的性腺成熟度好且水温合适,是进行人工育苗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维甲酸X受体在杂色鲍性腺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RNA干扰技术,分析RXR基因在杂色鲍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XR基因在性腺发育增殖期的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与其他发育时期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增殖期是RXR在杂色鲍性腺分化与发育发挥作用的窗口期。注射dsRXR后,dsRXR注射组维甲酸X受体在卵巢中的表达量与绿色荧光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这些结果证实了对杂色鲍进行活体注射双链RNA可以让体内的目的基因产生基因沉默现象。[结论]RXR基因在杂色鲍性腺发育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增殖期为RXR发挥作用的窗口期。  相似文献   
105.
杂色曲霉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毒性强,可经过多种途径吸收,诱发人和动物产生肿瘤,从而造成极大危害,研究发现肝癌、胃癌高发区的粮食中杂色曲霉素的检出量及检出率明显高于上述肿瘤低发区。本研究旨在寻找快速简单的方法检测谷物饲料中的杂色曲霉素,通过传统小鼠单克隆抗体和噬菌体库抗体的制备,建立检测谷物中杂色曲霉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enzyme link immuno sorbent assays(ELISA)。  相似文献   
106.
杂色鲍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鲍品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沿海.但是近年来,鲍的病害频发,尤其是1999年以来暴发的鲍低温病毒病严重影响了鲍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对鲍低温病毒病的发现及其相关病原的鉴定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其主要病原——鲍肌肉萎缩症病毒(AbSV)的基因组及其与血蓝蛋白的关系,并介绍了最新建立起来的两种AbSV的快速检测方法.对10多年来鲍低温病毒病的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并提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为日后病毒形态及其与血蓝蛋白关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森林与人类》2015,(1):62-83
<正>胡兀鹫胡兀鹫是一种大型猛禽。它的长相极为奇特,眼睛前方和后方长有黑色的须状羽毛,形成宽大的贯眼黑纹,颏下长着一撮长长的富有弹性的须状羽毛,很像一把山羊胡须,再配上锐利而钩曲的弯嘴,看起来活像一位面目狰狞凶狠的"老头"。它的体形巨大,体长在1米以上,体重3.5公斤~5.5公斤,窄而尖长的翅膀展开后可达3米左右。胡兀鹫还是一个飞行能手,为了寻找食物,一天可以翱翔9小时~10小时,飞行高度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白腐真菌漆酶产量,以黑木耳、杂色云芝、杏鲍菇和硫磺菌为出发菌株,观察和分析了各个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漆酶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单独培养时杂色云芝的产漆酶能力最强(1060.2U/L),其次是杏鲍菇(541.7 U/L),硫磺菌不产漆酶.硫磺菌和其余3种真菌混合培养时,硫磺菌可以提高黑木耳的产漆酶能力,酶活性最...  相似文献   
109.
在观赏桃育种过程中获得了1 份特殊材料‘PCM-1’,花为粉-白杂色,叶片为紫红-绿杂色,嫩茎表面有紫红色条带或细点,幼果表面有不规则红色斑块或细点。从杂色性状的形态学特性、无性繁殖表现和有性遗传规律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进行了其亲本和无性系的SSR 鉴定。连续6 年观察发现‘PCM-1’的杂色性状稳定;徒手切片观察到杂色均出现在表层的第一层细胞。嫁接繁殖表明杂色性状稳定(97.4%),但无性系中也能分离出较低比例的纯色株系(2.6%);花、果、叶、嫩茎4 个部位的杂色具有同步性。以‘PCM-1’为母本,与花色纯白、叶色纯绿的父本杂交,后代中能够出现12.2% ~ 24.7%的杂色单株。通过SSR 鉴定发现‘PCM-1’的母本为‘红粉佳人’;经324 个SSR 标记鉴定,‘PCM-1’(杂色)、‘PCM-1R’(纯红)和‘PCM-1G’(纯绿)3 个无性系间未发现等位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李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27-17328
针对烟叶分级验收中对杂色的识别把握不准确,导致出现收购的杂色烟叶等级混乱、纯度低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对湖北恩施州杂色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测定,同时对杂色烟叶所表现的内在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色叶组与正组烟内在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烟叶收购对杂色验收标准的准确把握,一方面需提高验级员验级的综合水平,同时对规范烟叶品质等级,提高卷烟生产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