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5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3442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72篇
综合类   183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62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9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国有凤旁林场的杉木老林中,一棵棵粗壮挺拔的杉木令人惊叹不已。老杉木林树龄25年以上的有1.8万亩,其中胸径24厘米以上的占90%以上,每亩的出材量达33立方米,在广西的商品杉木林中独一无二。二十多年来,凤旁林场坚持“经济和生态兼顾”的模式发展杉木产业,建成了桂西北面积最大的杉木大径材林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对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下植被保留(UP)、林下植被去除(UR)和林下套种(IP)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土壤酶活性差异,并以土壤酶作为土壤生物活性指标,结合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IP处理提高了0~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而20~40、40~60 cm土层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较小;相比于UR和IP处理,UP处理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则相反,UR和IP处理间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较小;3种林下植被管理措施下,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低排序为IPURUP,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排序为UPIPUR;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间土壤脲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差异较大,其中,多酚氧化酶对于林下植被管理措施的响应更灵敏,且能反映于较深土层;除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其余土壤酶活性均具明显表聚性,且随土层加深而递减。有机质和水解性氮含量与各种土壤酶活性具有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速效钾含量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相关性较弱。将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质量指标之一,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反映了原信息量的75.31%。林下植被不同管理措施的土壤质量指数排序均为:IPUPUR。[结论]培育杉木大径材林分中,林下套种楠木的林下植被管理措施对于保持和提升土壤质量效果最佳,其次为林下植被保留措施,林下植被去除措施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3.
94.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杉木种植,而且大部分地区的杉木人工林都很快到了采伐期。采伐期主要有主伐时期,另外还有间伐时期,等到杉木被采伐之后,选择最有效的更新方法是比较重要的。近年来,有一些杉木种植区进行了套种竹子更新方法的应用,该更新方法取得的生态效益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95.
进行了杉木林通过不同面积块状间伐后套种枫香的经营效果试验,分析了生长效应、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间伐以错位块状间伐200~400 m~2较为合适,能够保持枫香较高造林保存率,高径生长较快且协调,林分结构合理,与不间伐不套种的对照相比,物种多样性较高,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现有杉木林块状间伐后套种枫香,可以形成中小尺度范围内的森林斑块结构,生长效应较好,且具有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性,是一种可行的现有杉木林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96.
杉木属于速生植物,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广西速丰林中的树种之一。如今杉木种植业日渐发展的背景下,却存在日益严峻的病虫害问题,成为制约杉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了广西林业经济建设的步伐。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广西杉木林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7.
牟礼忠 《广西林业》2011,(10):36-38
五、天然水库林水相依 江河水源长流不息 越城岭层峰叠峦,林海苍茫,烟波浩渺,覆盖着500多万亩的阔叶林、200多万亩的杉木林、200多万亩的松树林、100万亩的竹林,以及大面积的灌木林、高山草地等,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林区之一。这里涵养的水源十分丰富,地表的水系十分发达,是一个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调控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天然的绿...  相似文献   
98.
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立地条件相一致的原则,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设置皆伐前、皆伐1个月、皆伐3个月、整地1 a、整地3 a、炼山1 a、炼山3 a等不同条件下总计21块标准样地,旨在研究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经过对标准地土壤化学性质测定,结合显著性差异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土壤化学性质趋于恶化,不同迹地清理方式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带状整地法在短期1 a内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显著强于炼山法,并且炼山3 a后土壤化学性质基本恢复至炼山前,总体看来皆伐后带状整地的迹地清理方式优于炼山法。  相似文献   
99.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林树种,但其分子标记开发滞后于其他树种。文章利用种(属、科)间扩增法,从来源于黑松、日本柳杉等的21个叶绿体微卫星(SSR)位点中为杉木筛选适合的标记。结果表明:候选标记位点中有10个能够成功扩增,其中2个位点(CJCP1m004和CJCP2m002)具有多态性,其单倍型数量(A)分别为2和6,多样性指数(H)为0.233和0.733。多态性位点的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源于日本柳杉的CJCP2m002在杉木中属高变异位点,其SSR重复单元类型为(AT)n··(T)n,不同于来源物种的重复单元类型(AT)n。筛选得到的叶绿体微卫星(SSR)标记在杉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100.
杉木速生育苗栽培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一种极其普遍的乔木,由于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喜欢生长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中,在我国的秦岭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种植面积较大,而且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来源,因此,提高其栽培水平,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栽培管理具有极大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杉木速生育苗栽培应该注意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促进杉木栽培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