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69%苯噻·苄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明确其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提供科学依据,受黑龙江省农药管理检定站委托,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8年进行了69%苯噻*苄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移栽田杂草试验.  相似文献   
32.
双草醚属于嘧啶苯甲酸类除草剂,又名双嘧草醚。是活性高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施药后能很快被杂草的茎叶吸收,并传导至整个植株,抑制植物分生组织生长,从而杀死杂草。该药剂高效、广谱、用量极低,可有效防除稻田稗草及其他禾本科杂草,兼治大多数阔叶杂草、一些莎草科杂草及对其他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稗草,如稗草、双穗雀稗、稻李氏禾、马唐、匍茎剪股颖、看麦娘、东北甜茅、狼巴草、异形莎草、日照瓢拂草、碎米莎草、萤蔺、日本草、扁秆草、鸭舌草、雨久花、野慈菇、泽泻、眼子菜、谷精草、牛毛毡、节节菜、陌上菜、水竹叶、空心莲子草、花蔺等水稻田常见的绝大部分杂草。对大龄稗草和双穗雀稗有特效,可杀死一至七叶期的稗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除水稻、部分莎草以外的其他植物,对其均表现一定程度的敏感。  相似文献   
33.
采用渔网、浮水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生物漂带构建软隔离区,结合人工增氧对浙江省温州市上庄河经雨水管排放污水进行原位处理。结果表明: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00.20~178.80,10.50~17.89,12.15~21.47和2.19~3.17 mg·L-1,处理后主体河段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平均为5.50,34.3和0.29 mg·L-1,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Ⅴ类水标准;氨氮和总氮平均为3.41和4.43 mg·L-1。软隔离区内氮的去除主要为植物吸收氨氮,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70.26%和71.41%,曝气区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使氨氮和总氮进一步下降20.51%和5.74%;总磷的去除主要通过软隔离区内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曝气区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原位修复处理后总磷平均降至0.29 mg·L-1,去除率达88.1%。  相似文献   
34.
通过比较李氏禾在正常及铬污染环境下的生理指标差异,探讨其对重金属污染的耐受性,为其是否适合作为环境修复材料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李氏禾在铬污染环境下,其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SOD、POD活性有所降低,可溶性糖、MDA、类黄酮化合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及CAT活性均有所升高,SDS-PAGE显示无差异蛋白条带,说明李氏禾能适应一定浓度的铬胁迫并作出相应的调节。  相似文献   
3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根系对Cr(Ⅵ)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ATP酶抑制剂(Na3VO4)和低温(2℃)处理均显著地抑制了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P〈0.05).其中,低温处理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李氏禾根中铬的浓度较对照降低69.8%,说明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过程。此外,李氏禾根系对Cr(Ⅵ)的吸收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其米氏常数(k)为91.08μmol·L-1。在5mmol·L^-1SO4^2-处理下,该米氏常数是对照的1.27倍;而在SO4^2-缺失的条件下,李氏禾根对Cr(Ⅵ)吸收的米氏常数较对照减少了24.3%。这种拮抗关系表明李氏禾根对Cr(Ⅵ)的吸收可能与硫酸根吸收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36.
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俗称蛀心虫、钻心虫、蛀秆虫。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危害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和稗、李氏禾等杂草。二化螟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穗苞、茎秆等。不同生育期受害后形成不同被害状。常见的为"枯心"、"白穗"等,对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7.
李丹  张杏锋    凯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71-1673,1794
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起初作为农田杂草备受关注,后因其具有抗旱耐淹耐瘠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重金属铬的超富集特性,成为水土保持领域和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就李氏禾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上的应用、李氏禾在人工湿地上的应用、李氏禾在水土保持上的应用和李氏禾与农田杂草的控制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该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稻与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40.
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细菌性条斑病菌RS68、RS105对李氏禾没有致病性,但另一个弱毒菌株RS05能在李氏禾上引起水浸状半透明条斑症状。李氏禾条斑、“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能在李氏禾上形成条斑症状,在水稻上形成短条斑症状。供试菌株的血清学反应、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图谱也表明:RS05、“稻细菌性短条斑”病菌以及李氏禾条斑病菌是同一种病菌,与两个真正的水稻细条斑病菌(RS68、RS105)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