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一、林地概况 尖峰岭林区位于北纬18°23′13″—18°52′30″,东经108°46′04″—109°02′43″,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琼南丘陵山地季雨林湿润雨林区。植被种类极其丰富,野生高等植物有1500多种,植被可分为四个垂直带,六个类型:1.稀树草原带:(1)稀树草原,(2)砂生植被,2.常绿季雨林带:(3)常绿季雨林,(4)沟谷雨林,3.山地雨林带:(5)山地雨林,4.山顶苔藓矮林带:(6)山顶苔藓矮林。  相似文献   
82.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细根功能的深人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细根研究成为当今森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对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水平地下细根碳动态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利用连续根钻法对帽儿山森林生态站柞树、落叶松人工林、杨桦林地下细根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83.
辽东3种主要林型地被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辽东地区3种主要林型-油松,落叶松及栎类杂木林的地被可燃物载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地被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密度,林龄及坡位,坡向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林地被可燃物载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栎类杂木林,油松林及落叶松林,并且载量的分布与林分密度,林龄及坡位,坡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应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研究了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型的叶面积指数(LAI)季节动态。结果表明:4种林型的LAI随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充分反映了4种林型叶片的生长状态,LA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毛竹(3.45)>杉木(2.87)>麻栎(2.62)>马尾松(2.00);冠层空隙度总体变化趋势与LAI的总体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在8月份出现最小值,分别为杉木6.7%、毛竹2.8%、麻栎5.6%、马尾松15.1%;叶倾角的季节变化不大,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对4种林型的冠层均匀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杉木林冠层均匀性最好,麻栎林冠层均匀性最差。对4种林型的叶面积指数与冠层空隙度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指数回归关系(R2>0.95),通式为:y=ae-bx。  相似文献   
85.
对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按不同林龄和不同坡向划分的林型,其土壤的物理性质、持水性能及其涵养水源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7种林型土壤容重排序为:荒地>幼龄林阳坡>幼龄林半阴坡>中龄林阳坡>中龄林阴坡>近熟林阳坡>近熟林阴坡。土壤孔隙度排序则表现为与容重相反。不同林型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地凋落物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林地土壤在持水性能和涵养水源方面表现为:近熟林阴坡>近熟林阳坡>中龄林阴坡>中龄林阳坡>幼龄林半阴坡>幼龄林阳坡>荒地。与无林荒地相比,可以看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具有明显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86.
运用4种方法分别测定了3种林型的蒸散量,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在静风或人力不足时,用能量平衡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人力允许而仪器不足时,用实测法可获得准确的数据;空气动力学法不适用于静风天气。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人力、物力和天气条件选用上述3种方法中的一种与彭门公式法配合运用,则能罗准确地测定不同林型的日、季、年蒸散量。本文用能量产销地和彭门公式配合,计算了3种林型的年蒸散量,其中阔叶林  相似文献   
87.
在大兴安岭高寒区(122°42′14″~123°18′5″E、51°17′42″~51°56′31″N)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大兴安岭寒温带林区海拔400~1100 m的杜香-落叶松(Ledum palustre-Larix dahurica)林、杜鹃-落叶松(Rho-dodendron dauricum-Larix dahurica)林、杜鹃-白桦(Rhododendron dauricum-Betula platyphylla)林、偃松(Pinus pumila)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提取因子,分析4种林型2个土层(h)0林型中,0林型的全氮质量分数、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pH和全钾质量分数升高.全氮、总有机碳、碱解氮、全磷,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因林型、海拔以及土层的差异,导致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2个土层均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降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降低.  相似文献   
88.
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田河上游灰杨不同林型0~100cm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4种林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含水率、全盐量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土层加深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不同林型容重均值大小排序为ⅡⅠⅢⅣ。不同林型土壤含水率均值变化则与容重相反,林型Ⅱ各土层含水率均为最低。4种林型土壤pH值介于8.15~9.17之间,林型Ⅱ各土层全盐含量均为最低,林型Ⅰ、Ⅲ、Ⅳ土壤全盐量表现出表层聚集现象。在4种林型中,有机质含量随着土层加深变化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60~8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均最高。在不同土层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均以林型Ⅲ活性最强,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则以林型Ⅳ活性最强,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在土层60~80cm活性最高。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容重、含水率与其他测定指标相关性较强,水分指标在第1主成分中所占比重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土壤结构、水分条件是影响和田河上游不同灰杨林型土壤特征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
一、巧得桩材 三十多年前,新会牛湾、小岗、双水镇"烂头山"多,造就了众多山松佳材,笔者也经常上山挑选,后偶然机会以250元购得一株(注:当时工资33元)。该桩材本不起眼,由于山体崩塌滑坡,粗大树干被山泥覆盖,只现四条大小不等且杂乱无章的枝条,挖桩者曾听说山松林型难求,以林型开挖,去表土后才发现怪桩形态(见图1)。  相似文献   
90.
凋落物在调节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阐明青海省不同林型(针叶林、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含量以及影响凋落物养分变化的环境因子,本研究以青海21个地区的针叶林、阔叶林地表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和海拔上凋落物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分区上,针叶林凋落物碳(C)、氮(N)含量、C∶P、N∶P高于阔叶林,而磷(P)含量低于阔叶林;2)针叶林凋落物N、P含量、C∶N、C∶P、N∶P均与海拔呈线性关系(P<0.001),即N含量、C∶P、N∶P随海拔升高递增,P含量、C∶N随海拔升高递减;3)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现存量、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经纬度、坡度、郁闭度、群落高度、样地投影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阔叶林P和C∶P外);4)两种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凋落物C、N、P含量较低;针叶林、阔叶林普遍受到N限制(N∶P<14),其中针叶林在高海拔地区又受到P限制(14林型和海拔对凋落物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影响因子(海拔、纬度、坡度等)与养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在管理和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凋落物与各因子之间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森林管理与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