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1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17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乡村消防局的邀请,我们20人受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的指派,于2002年12月6日至21日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5天的航空护林专项访问考察。考察团以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党委书记周鸿升为团长,成员分别来自东航中心、西南总站以及部分省区负责航护工作的同志组成。考察期间,全团同志十分珍惜本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机会,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领导提出的6条要求,抓紧学习、认真思考。在每一个考察地点,大家认真听取各地的情况介绍,专心作好学习笔记,深入了解澳大利亚林业及森林防火,特别是航空护林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32.
林火行为的研究与RS、GIS、GPS、林火数学模型、信息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等技术密切相关,近些年来,这些技术的发展以及其集成化,使得对林火的研究从二维表达方式,再到如今的三维可视化表达,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林火蔓延模拟与可视化的研究趋势是注重真实再现三维虚拟森林景观、多用户参与快速决策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文章以林火模型的发展、林火模拟系统的实现、以及与之相关的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林火模拟的实例几点为框架,对如今虚拟景观下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3.
腾冲县中缅边境地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森林火灾隐患大,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着边境不利的自然条件、火源管理难度大、防火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防控能力,提出加强林火监测系统、防火基础设施、林区防火公路、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和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建设等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4.
1987年大兴安岭林火碳释放及火后NPP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大兴安岭地区1985年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1987年林火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GIS技术,进行大兴安岭1987年林火碳释放及火后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恢复的研究.通过对1987年火烧迹地林火发生前各树种的生物量的估算,得出在1987年林火中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释放的碳量约为1.97×10~6~2.47×10~6 t;同时分别比较火烧中各树种的碳释放量和不同火烧等级下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落叶松在1987年林火中释放碳量约0.96×10~6~1.19×10~6 t,占碳释放总量的49%左右;重度火灾中碳释放量占总碳释放量的99.4%.火后乔木层的NPP恢复在21年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恢复趋势表明在火后23~24年的时候中度火灾后的乔木层NPP可达到未过火林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5.
林火对大兴安岭典型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受火烧干扰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对2个典型林型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不同火烧强度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林型在不同火烧强度的作用下,其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pH值、有机质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等理化性质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6.
林火灾作为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有效地加强对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评述,总结了我国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性,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影响着林火的发生与蔓延,林火是影响森林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可燃物的引燃、燃烧和熄灭。运用经典统计学法和地统计学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下设置的3种不同取样强度和3条不同方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斜向)样带的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进行半方差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案中,3块样地的各样带分别设置不同长度和取样强度,长度分别为84,96,83 m,强度分别为100,80,70。各样地的样带重复3次取样。结果表明:3块样地中,样带长度为96 m的样地可燃物平均含水率最低(17.22%),变异系数最高(6.75%),样带84 m的样地变异系数次之,83 m的样地最低,可知随样带长度的减小变异系数也在减小;样带84 m的样地基台值最高,该样地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最高; 3块样地的垂直方向和样带84 m样地的水平方向可燃物含水率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最低为0.002 6;通过模拟取样估测样地可燃物含水率,合理控制取样间距增加取样强度可以减小误差,取样间距5 m,取样强度为11个以上时,误差能够达到9%以下。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落叶松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空间异质性。本研究成果可为林火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马尾松人工林可燃物负荷量和烧损量的动态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是林火行为预报的基本依据之一.基于森林燃烧和蔓延规律,选取地表层、树冠层为建模单元:利用林分因子和火环境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及中龄林可燃物类型的可燃物负荷量和可燃物烧损量模型.  相似文献   
39.
针对五常市林业局瞭望塔布局和选址情况,论述了瞭望塔建设应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善于管理的原则建设和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40.
以2012年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坡风灾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采用常规土壤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增强显著下降;0~6cm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C、全N、速效P、速效K质量分数经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火烧强度因子的控制下,对各养分质量分数进行的偏相关分析显示,除土壤pH外,其他各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