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29篇
基础科学   111篇
  79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24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6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1篇
  1952年   1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棉田使用氰戊菊酯与棉蚜再猖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对棉田天敌和棉蚜均有极强的杀伤力,从而同时将它们降到低水平上,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对照区没有药剂的控蚜作用,但在于敌作用下,蚜量上升后又下降,没能形成很大的群体。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氰戊菊酯已不能控制棉蚜数量,又对棉田主要天敌有极强的杀伤力,以致使用后棉蚜在不能被药剂杀死的同时也推动了天敌的控制,造成再猖獗。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重壤土和沙壤土两个不同类型的棉田生长状况、植物生理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壤土的不保水性和高温使土壤很快变干,造成棉株蒸腾速率下降,气孔阻抗增加,气叶温差变小,形成热害,致使吐絮期提前,影响到了生长状况和经济产量。根据土壤质地造成的灌溉效果的差异,提出在重壤土地采用“大灌量、长周期”,沙壤土地采用“小灌量、短周期”因地配水的灌溉制度,是北疆棉区获得高产应当推行的水分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3.
应用8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淮北棉田棉蚜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测定了棉蚜空间格局动态,并对其田间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棉蚜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分布均是聚集型的。棉蚜的Kuno序贯抽样模型:三叶期T(n)=5n±11.7277,四至七叶苗蚜期T(n)=10n±17.3530,伏蚜期T(n)=100n±87.7512,n为序贯抽样数。nnn  相似文献   
54.
55.
不同控制措施对棉田害虫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控制措施对棉花害虫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防治对棉田捕食性天敌伤害大,第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的捕食性天敌总量比自然控制区减少23.48%。第4代期间数量减少41.26%;种类在第3、4代期间分别减少2、3种,生物农药防治措施对天敌伤害小,不同控制措施对棉铃虫幼虫寄生蜂的寄生率均有影响,自然控制区幼虫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化学防治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转基因棉区,不同控制措施还影响寄生蜂的羽化率,转基因虫棉田寄生蜂的寄生率低于常规棉田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6.
棉花进入蕾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但以营养生长为主,并一直延续到开花盛期。需肥由苗期以氮代谢为主,转变为以碳代谢为主。蕾期的管理目标是兼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搭好丰产架子,积累较多的有机营养,为花期减少脱落多结铃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7.
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故城县抗虫棉田普遍发生,其发生程度重,危害面积大。为筛选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理想药剂.进一步验证杀蛾妙、威克达、博打、30%乙酰甲胺磷乳油4种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2005年.在二代棉铃虫幼虫盛发期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8.
棉田化学药剂除草可极大提高杂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劳动强度和用工,实现轻型栽培。近年来由于地膜覆盖棉田的大面积种植,为棉花出苗后杂草的防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试验主要用于验证33%二甲戊灵乳油 50%乙草胺乳油在棉田除草的最佳配比以及其与氟乐灵、施田补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以便找出杀草谱广,除草效果和安全性都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59.
2011年棉花病虫害综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棉田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出发,根据棉田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棉田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相似文献   
60.
苏北沿海棉田玉米螟发生特点及猖獗因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北沿海地区1980~1999年各年份棉田二代、三代玉米螟发生基数、卵量和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与统计,总结了近10a玉米螟暴发出现的新特点。猖獗因子分析表明:寄主面积的变化、玉米品种的更替、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天敌寄生率的下降和农药的兼治是玉米螟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