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81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772篇
农作物   139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YC是b HLH转录因子家族的亚家族成员,在植物茉莉酸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Hbl MYC3是从巴西橡胶树的乳管细胞中分离鉴定到的MYC类转录因子,其基因表达受割胶和茉莉酸上调。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初步筛选Hbl MYC3蛋白的互作蛋白,旨在进一步了解Hbl MYC3的功能。结果表明:Hbl MYC1、Hbl MYC2、DNAJ蛋白、谷氧还蛋白2、含A20和AN1锌指结构域的胁迫相关蛋白5、28 ku热和酸稳定的磷蛋白以及25 ku泛素连接酶E2等7种蛋白不同程度地与Hbl MYC3蛋白互作。基于这些互作蛋白的功能,推测Hbl MYC1或Hbl MYC2通过与Hbl MYC3形成二聚体对小橡胶粒子膜蛋白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他蛋白参与胁迫条件下维持二聚体的稳定性和胁迫反应后降解该二聚体。  相似文献   
42.
以具有亲缘关系的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热研88-13、热试47、热试62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系橡胶树开花侧枝上的花序和花序上的一级花序、雌花、一级雌花、二级雌花的数量和位置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橡胶树间开花侧枝上花序、一级花序、雌花、一级雌花、二级雌花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差异显著,不同品系橡胶树间花序上雌花、一级雌花和二级雌花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差异显著;橡胶树开花侧枝上的花序数、雌花数、一级雌花数、二级雌花数之间相关性显著,花序上的雌花数,一级雌花数和二级雌花数之间相关性显著。可以将开花侧枝上的花序数和/或花序上的雌花数作为品种识别的指标之一,将花序上的一级花序数、一级雌花数和二级雌花数作为品种识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3.
将分离自云南、海南两地的9株橡胶树红根病菌,分别在面粉培养基,MS培养基及二者各一半混合而成的培养基(1/2 MS)上培养,结果发现,其中7个菌株在1/2 MS上生长最佳,2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同时,5个菌株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3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一个菌株在1/2 MS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这说明橡胶树红根病菌具有差异化的营养需求,而1/2 MS可以作为最有利于红根病菌生长的培养基。另外,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且在1/2 MS培养基上最早出现黄化色变。  相似文献   
44.
用7种配方肥料,在海南省西华农场上进行了为期1年的2年生橡胶树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胶树径围增长效应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处理6(施氧化镁0.4 kg/株)、处理8(施尿素0.6 kg/株、施过磷酸钙1.2 kg/株、施氧化镁0.4 kg/株、施干牛粪6 kg/株)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分别比对照增长25.5%、26.4%;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其中,单施尿素(0.6 kg/株)效果最差,单施氯化钾(0.4 kg/株)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W-ilia.ex Adr.de Juss)Muell.-Arg.]20个3年生自由授粉后代群体为材料,对其包括产量在内的5个性状(即干胶产量、生长势、树皮厚度、乳管总列数和乳管13径)的遗传变异及选择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估。试验地点设置在巴西圣保罗州平多拉马(Pindorama)的北部中心试验站。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每小区种植10株。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后代群体之间在大多数性状上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p〈0.01)。产量、生势、树皮厚度、乳管总列数及乳管口径的基因型方差占各自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13.2%、12.3%、9.4%、3.4%和0.23%,其单株遗传力(hi^2)则分别为37%、35%、69%、10%和16%。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生势、树皮厚度及乳管总列数之间在基因型及表型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以上分析资料,当从20个后代群体中遴选出2个最优群体时,干胶产量及生势2个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2.3%和6.8%。若从每一后代群体中选出2个最佳的无性系母株,则该2个性状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7.7%和9.1%。经过以上2个步骤的选择,该2个性状的遗传增益可分别达到40%和16%。  相似文献   
46.
钾作为植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对橡胶树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些年来,我国天然橡胶种植过程中,乙烯利刺激割胶造成植株体内钾的大量流失,同时,钾在肥料施用中的比例明显下降,其重要性常被忽视。基于钾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战略地位,本文探析了钾在橡胶树生长发育、营养生理、胶乳产量及抗逆境胁迫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述了我国植胶区土壤钾素现状及培肥途径,同时也展望了橡胶树生产过程中与钾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解决了农田草害的主要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和除草剂化学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除草剂使用面积和用量的不断提高,杂草抗药性已日益成为除草剂应用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对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分布、生物学特性、抗性机理、鉴定技术以及抗药性杂草的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是其综合治理的前提,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方法,如温室整株植物测定法、生理生化测定法以及DNA分析技术等进行介绍,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8.
2010~2016年在云南省德宏植胶区对‘热垦525’、‘热垦628’、‘热研8-79’、‘热研7-33-97’、‘湛试327-13’、‘IAN873’、‘云研77-4’7个橡胶树品种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调查比较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等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橡胶品种,其定植成活率、茎围生长速度、抗寒性不同,‘湛试327-13’阳坡的成活率最高,为95.2%;阳坡生长由快慢顺序为‘热研7-33-97’>‘热垦525’>‘IAN873’>‘热垦628’>‘云研77-4’>‘湛试327-13’>‘热研8-79’;阳坡抗辐射型寒害能力强弱顺序为‘湛试327-13’>‘云研77-4’>‘热垦525’>‘热研7-33-97’>‘热研8-79’>‘IAN873’>‘热垦628’;从成活率、茎围生长量、抗寒性阳坡的数据来看,‘热研7-33-97’品种生长速度较快,‘湛试327-13‘品种成活率和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49.
炭疽病是橡胶树上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主要病原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了解中国各植胶区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和广西4省(区)22株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和15株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的37株橡胶炭疽病菌菌株对咪鲜胺的EC_(50)值为0.022 0~0.272 1 mg/L,平均为(0.061 7±0.055 4)mg/L,E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5倍。其中89.2%参试菌株的EC_(50)值介于0~0.100 0 mg/L。根据成组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中国4个植胶区的2种橡胶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无明显差异。除了来自海南和云南地区的尖孢炭疽菌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来自不同省份的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咪鲜胺敏感性均无明显差异。研究显示中国橡胶炭疽菌对咪鲜胺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菌株间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潜在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对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利用1962—2009年逐月大气环流指数和逐日地面气象要素资料,根据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等级,结合因子膨化、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筛选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和地面气象要素,构建等级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大气环流指数依次为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北半球副高强度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北美区极涡面积指数、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和印缅槽,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7月至当年4月;地面气象要素有平均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气温≥20℃的日数、小雨日数和平均风速,显著影响时段为上年10月至当年1月;基于大气环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与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预测模型准确率分别为74.3%~78.8%、74.7%、94.6%~98.3%,表明基于大气环流和地面气象综合因子的模型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海南省橡胶树白粉病的中长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