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旨在研究氨苄西林在鸡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鸡组织样品经磷酸二氢钠溶液提取,乙腈去蛋白质,正己烷去脂肪,饱和二氯甲烷萃取,上清液经甲醛在酸性条件下沸水浴衍生化后,在激发波长327nm、发射波长409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定鸡组织中氨苄西林的检测限为3.5μg·kg-1(S/N=3)、定量限为10.0μg·kg-1(S/N=10)。氨苄西林在鸡组织样品中平均回收率在75.31%~85.87%,变异系数均低于10.20%。各试验组京海黄鸡分别按体重以120、240mg·(kg·d)-1剂量内服氨苄西林,每天1次,连续7d给药后,休药4h(零休药期),各组织中氨苄西林的残留量最高,并在休药后第3天迅速降低。休药第5天后所有组织中氨苄西林残留量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50μg·kg-1),休药第9天各组织中氨苄西林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休药后相同时间点鸡肌肉中药物残留量最低,肝中的药物残留量最高;氨苄西林在肾中残留比肌肉、肝消除缓慢且消除时间长。氨苄西林在鸡肌肉、肝和肾中的残留量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根据WT1.4软件按95%置信区间计算所得,建议黄羽肉鸡按体重以120、240mg·(kg·d)-1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7d后,其休药期(WT)分别为4和5d。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氨苄西林(AMP)在鸡排泄物中残留消除规律,将鸡排泄物用乙腈去蛋白处理,再用饱和的二氯甲烷萃取后,在酸性条件下上清液用水杨醛沸水浴衍生化后,在激发波长354 nm、发射波长445 nm处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定鸡排泄物中AMP的检测限为1.2μg/kg(S/N≥3)、定量限为3.5μg/kg(S/N≥10)。AMP在鸡排泄物样品中平均回收率为74.96%~80.41%,变异系数均低于9.77%。试验鸡按体重以60.0、120.0 mg/(kg·d)剂量内服AMP,每天给药1次,连续5 d。AMP在投药第1 d时,鸡排泄物中AMP残留量被检测到,投药第5 d时达到峰值。休药后AMP在鸡排泄物中残留量迅速降低。正常剂量组,休药第7 d时,AMP在鸡排泄物中残留量低于检测限。双倍剂量组,在休药第9 d时,鸡排泄物中AMP残留量低于检测限。AMP在鸡排泄物中的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鸡排泄物中高含量AMP残留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3.
【研究目的】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根据抑菌带的长短,即可判断氨苄西林对不同细菌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氨苄西林对同一种菌的影响,初步判断其抗菌谱。【方法】采用滤纸条法测定氨苄西林的抗菌谱,选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随着氨苄西林浓度的增加,抑菌带的长度逐渐增长,抑菌效果越来越强,但同一浓度的氨苄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差别不是很明显。【结论】氨苄西林通过抑制转肽作用使细菌的细胞壁解体而死亡。  相似文献   
34.
2007年3月份,笔者遇到一例猪肺疫,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2007年3月份,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一农户自外地购进45头32日龄幼猪,免疫情况未知。在自家养殖场饲养5天后有1头仔猪出现呼吸症状,病猪表现高热,皮肤潮红,呼吸急促,呈犬坐姿势。该农户自己用氨苄西林和解热药肌肉注射后,病猪体温降低,但次日体温即回升并告死亡。随后3天内相继又有4头发病,并死亡3头。该农户遂带病死猪就诊。  相似文献   
35.
本区某个体养殖户地面棚养的30天龄江西鸡2000余只,于2008年3月23日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以下黄痢、绿痢为主要症状,未发生死亡;随后的两天开始减料,禽主使用阿米卡星及氨苄西林等拌料用药,但病情无好转,发生痉挛、血痢并死亡30多只。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组织滴虫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为诱导大肠杆菌L型,以氨苄西林作为诱导剂,采用药物纸片法进行反复传代,对抑菌圈边缘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及细胞壁染色、镜检,观察其菌落及菌体的形态,并对获得的稳定细菌L型进行致病性试验,以期为兽医临床开展L型菌检测及其相关试验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采用氨苄西林药物纸片(200μg/片)经过9次传代,可获得稳定的细菌L型,且该L型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37.
对豫北地区临床分离的106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MICS值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的耐药率有所降低,为77.36%.豫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的耐药性严重状况不容忽视.本试验基本能反映目前河南省的鸡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及其复方制剂的敏感情况,为本省集约化养鸡场和个体养殖户针对大肠杆菌的防治选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1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治疗鸡呼吸道疾病、肠道、胆道、尿路感染,但不能治疗没有细胞壁细菌病,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饮水可治疗腹泻,预防剂量为5克/100千克水,治疗剂量为10克/100千克水。阿莫西林+环丙沙星(1∶1)、氨苄西林+环丙沙星(3∶1)、氨苄西林+链霉素(1∶3),可增强治疗大肠杆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安普霉素及其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PA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稀释法去除抗生素。用菌落计数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安普霉素及其与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当药物以2×MIC、4×MIC和8xMIC浓度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安普霉素的体外PAE分别为1.78h、2.49h、3.63h;安普霉素与阿莫西林联用的体外PAE分别为4.13h、6.91h、9.82h;安普霉素与氨苄西林联用的体外PAE分别为3.81h、5.67h、8.45h。结果表明。安普霉素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长的PAE。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其PAE也相应地延长.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安普霉素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PAE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0.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是由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多种病型,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气囊炎、肉芽肿、蜂窝织炎、输卵管炎等[1]。常见感染途径是蛋、呼吸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