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8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9篇
  36篇
综合类   529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66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对绝大多数抗球虫药来说,在防治鸡球虫病时。球虫一旦对某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它便可耐受其连续使用浓度的4~8倍甚至更高的浓度:此时再提高药物浓度,它又可耐受此浓度的4~8倍甚至更高的浓度.而实际生产上这一浓度足以对鸡群本身造成毒害作用。喹啉类药物曾为防治鸡球虫病的优良药物,任何一种喹啉类化合物以40毫克/千克剂量连续使用,可完全抑制球虫的增殖,然而获得耐药性后.即使是用1000毫克/千克以上的剂量也完全无效。甘德培(2001)等在获得了对氯嗪苯乙氰的有效浓度(0.125毫克/千克)的耐药虫株后,很容易就诱导了高出该浓度10倍量浓度的抗药虫株。  相似文献   
32.
采用天然植物油(脱羧腰果壳液)、己二异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反应,制得了水溶性的氨基甲酸酯加成物,以此和低醚化度甲醚三聚氰氨甲醚甲醛树脂制备了水性涂料。研究了配方和性能的关系,确定了最佳配方,产品性能为:D工0.56,冲击强度50kg.cm;附着力2级;柔性性0.5mm;耐100℃沸水合格。该工艺为腰果壳液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通过用2.5%溴氰菊脂、25%灭幼脲Ⅲ号两种农药单剂以及四种混剂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一种最佳混剂用于林间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表明:该混剂防效好,速效且副作用小:推荐使用量500g/hm^2。  相似文献   
34.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牛组织中三氯苯唑及其代谢物三氯苯唑酮药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牛组织样品经乙腈提取,异辛烷去脂肪,PPL柱净化。以0.02 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96 nm。结果表明,三氯苯唑、三氯苯唑酮在20~1200 ng/m 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50μg/kg。三氯苯唑、三氯苯唑酮在50~600μg/kg的浓度添加水平上,其回收率在70%~100%范围内,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方法]参考《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计算半效应浓度LC50和生物富集系数BCF.[结果]97%氰氟草酯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生物富集等级属于中等富集性.[结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氰氟草酯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尽可能减少对斑马鱼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6.
张承启  王晓妍  陈莉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59-2768
【目的】Abp1作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各种真核生物肌动蛋白骨架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生长发育、对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融合PCR和酵母空隙修复技术分别构建FgAbp1基因敲除打靶片段和融合荧光蛋白载体,再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获取基因缺失突变体ΔFgAbp1和荧光标记菌株。观察比较野生型PH-1、突变体ΔFgAbp1和回补体ΔFgAbp1-C的菌丝生长、有性生殖以及无性繁殖,并测定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对杀菌剂氰烯菌酯的敏感性。通过融合绿色荧光蛋白,明确FgAbp1在菌丝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FgAbp1对细胞中液泡/囊泡形态的影响。在非产毒环境和诱导产毒条件下,通过双荧光共定位分析FgAbp1在禾谷镰孢毒素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禾谷镰孢中,FgAbp1主要呈颗粒状定位于近细胞膜处。在MM培养基中,基因敲除突变体ΔFgAbp1的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比降低了15%,但在营养丰富的CM中ΔFgAbp1的生长速率却减慢了38%。突变体ΔFgAbp1在无性繁殖以及有性生殖过程中相较野生型没有明显缺陷。然而在0.5 μg·mL-1氰烯菌酯的作用下,ΔFgAbp1的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并且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此外,敲除基因FgAbp1导致细胞中液泡不能正常形成且囊泡增多。在非产毒条件下,FgAbp1与DON毒素合成关键酶Tri1共定位于囊泡中;在诱导产毒条件下,FgAbp1与Tri1则共定位于毒素体中。此外,敲除基因FgAbp1会导致毒素体不能正常形成。【结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gAbp1在禾谷镰孢营养生长、发育、氰烯菌酯敏感性以及毒素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28%烯肟菌酯·多菌灵(佳思翠)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亩用制剂量100g(有效成分420.0g/公顷),在小麦杨花初期进行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防效;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药后14天、21天,28%烯肟菌酯·多菌灵WP处理区小麦叶色明显青绿于其他各处理区;对小麦增产率为4.5%。  相似文献   
38.
为初步探究生氰糖苷降解途径2个基因α-HNLβ-glu在木薯品种对二斑叶螨抗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A900’为材料,分析木薯生氰糖苷降解途径基因及其编码的生化酶在二斑叶螨取食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上部、中部和下部)不同时间后(1、4 d)的表达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α-HNL在感螨木薯品种上部和中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螨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在抗螨木薯品种的不同部位叶片中,α-HNL的表达量均随螨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并且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β-glu在抗、感螨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中的表达量均很低,难以比较该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受螨害后的变化情况,但在能检测到的少量样品当中,抗螨木薯品种的占比也多于感螨木薯品种。进一步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抗螨木薯品种受螨害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途径基因α-HNL编码的α-HNL酶活性呈逐渐升高或维持不变的趋势,并且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而在感螨木薯品种中,随着螨害时间的延长,α-HNL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glu基因编码的β-GLU酶活性在不同木薯品种中均呈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其对应编码的基因表达量低有关,但总体而言,降解途径2个基因编码的降解酶α-HNL和β-GLU在抗螨木薯不同叶片组织中的活性总体上也显著高于感螨木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木薯品种受螨害不同时间后,生氰糖苷降解基因和酶可能与木薯对二斑叶螨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方法]采用静水法研究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Chironomussinicus)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设定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于48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在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处理摇蚊幼虫后12h后,不同浓度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48h时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存活率F降。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幼虫48h的LC。分别为1.842、0.150和1.999mg/L,氯氰菊酯对中华摇蚊幼虫的毒性最高.其次为烯草酮,2-4D丁酯毒性最低。烯草酮对中华摇蚊幼虫组织SOD含量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2-4D丁酯对组织SOD含量有明碌影响.但未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而氯氰菊酯对组织SOD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水体污染监测和水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和水(用冰乙酸调至pH=3.0)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250nm*4.6mm(i,d)、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阵列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测定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的含量,本方法标准偏差分别为0.0042和0.0251,变异系数分别为0.2839%和0.23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和99.19%,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