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套种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是浙贝母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适宜作物是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损失的有效途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浙贝母种鳞茎越夏期间套种西瓜、花生、甘薯、旱稻、春玉米 秋大豆等作物,能明显减少浙贝母种鳞茎腐烂及虫害率,可提高1级品率,同时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建议重点示范推广套种旱稻、花生以及春玉米 秋大豆3种浙贝母种鳞茎留地越夏方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究不同生育期施肥对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指导人工栽培。【方法】2021年10月在浙江杭州,以‘浙贝3号’‘Zhebei 3’品种为材料,设置缺失基肥、种肥、腊肥、苗肥、花肥的处理组和全肥、无肥的对照组,测定不同生育期‘浙贝3号’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叶片大小等形态指标和可溶性糖、丙二醛、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2022年5月倒苗后采收鳞茎,统计产量,测定醇浸出物、生物碱等品质指标,测定栽培前后‘浙贝3号’鳞茎大量元素氮、磷、钾的变化。【结果】相比全肥对照组,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和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缺失苗肥、花肥处理组的‘浙贝3号’产量分别显著下降19.15%和21.58%(P<0.05),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质量分数总和分别显著下降30.76%和15.38%(P<0.05)。相比种鳞茎,缺失基肥、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氮、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缺失种肥、腊肥处理组的新生鳞茎中,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氮、钾质量分...  相似文献   
113.
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和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氟菌·肟菌酯、唑醚·氟酰胺2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效良好,建议在缙云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4.
为了提高浙贝母的品质,采用紫外烘晒干燥技术比较不同干燥条件对浙贝母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干燥工艺。动态监测并分析载样量、Ⅰ阶段干燥时间2个因素对浙贝母的性状、水分、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的影响,综合评价各干燥参数。结果表明,紫外烘晒干燥法干燥浙贝母时宜设置的参数为:载样量10~12 kg·m-2,一阶段干燥的温度45 ℃,干燥时间3 h,二阶段干燥的温度60 ℃,总干燥时间13~14 h。  相似文献   
115.
为了鉴定引起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灰霉病的病原真菌,于2015年-2019年收集浙贝母灰霉病样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获得10株葡萄孢属Botrytis真菌.进一步以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RNA 聚合酶...  相似文献   
116.
以4个来自不同种源地的浙贝母为研究对象,在重庆市万州区进行引种栽培并通过设置不同株行距,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产量、净产量及总生物碱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对同种源浙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产量、净产量及总生物碱畦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南通种源外,其余3个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均是RS2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219%、0.223%、0.189%;4个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产量和净产量均是RS1组含量最高,分别为2 507.072、2 979.382、2 671.450、2 181.096、1 435.720、1 792.952、858.688、1 110.357 g;南通、奉节和磐安种源在采收期的浙贝母总生物碱畦产量依次为RS1>RS2>RS3>RS4,宁波种源浙贝母总生物碱畦产量依次为RS2>RS1>RS3>RS4。10 cm×25 cm(RS1组)为适合栽培间距,能够提升浙贝母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进而提高浙贝母品质,且磐安种源的浙贝母适合在万州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17.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生物炭可促进浙贝母产量提高,降低枯萎病发病率,提高浙贝母中生物碱含量。施用适量生物炭可降低浙贝母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全氮、速效钾。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浙贝母蒽醌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抑菌活性。在超声功率为100 W条件下,以浙贝母蒽醌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经实验研究优化后得到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 g/mL、提取时间22 min、乙醇浓度74%。此时,浙贝母蒽醌的提取率为0.1587%,与预测值相差极小,说明该工艺可行,可用于浙贝母蒽醌的提取。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发现,浙贝母蒽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浙贝母蒽醌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呈增大趋势;当浙贝母蒽醌溶液浓度为10 mg/mL时,对这两种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且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19.
朱麟  凌建刚  赵伟 《核农学报》2023,(12):2387-2394
为深入研究射频热风联合(RF-HA)干燥对浙贝母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新鲜浙贝母(Fresh)和热风干燥浙贝母(HA)为对照,分别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生物碱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RF-HA干燥前后浙贝母差异代谢物及生物碱成分变化。结果表明,UPLC-MS共鉴定出48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RF-HA与Fresh差异代谢物221种(105种上调,116种下调),RF-HA与HA差异代谢物168种(122种上调,46种下调);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聚类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浙贝母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P<0.05);UPLC-MS/MS共鉴定出生物碱类物质64种,与HA处理相比,RF-HA处理可以显著减少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素甲氮氧化合物、贝母素乙氮氧化合物等主要活性成分MS强度的下降(P<0.05)。综上,相对于HA,RF-HA干燥可以更好地维持浙贝母主要成分含量及品质。本研究可为浙贝母干燥及射频热风联合干燥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为区分浙贝母外观品质等级,本研究利用数字电子眼系统及图像标注工具构建浙贝母数据集,选择若干统计学习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在该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目标检测算法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YOLO-X所得模型的效果最佳。为优化YOLO-X,根据浙贝母数据集的特点,针对性地向YOLO-X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末端嵌入空洞卷积结构,以加强模型对尺度特征的敏感度。改进后模型(空洞率为4)的平均精确率均值为99.01%,对于特级、一级、二级、虫蛀、霉变、破碎浙贝母的平均精确率分别为99.97%、98.33%、98.47%、98.71%、99.73%、98.85%,精确率和召回率的加权调和平均数(F1)分别为0.99、0.92、0.94、0.97、0.99、0.97。本研究在不增加参数量、计算量或者对算法进行大规模改动的情况下,改善了模型的检测效果,为后续浙贝母检测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