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1989-2012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浙贝母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揭示浙贝母研究的热点、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浙贝母研究的医学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2.
从改良培肥土壤、适时播种鳞茎、科学施肥、及时摘花打顶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在杭州湾南岸围垦沙地种植浙贝母的技术,为围垦沙地进行作物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浙贝母花及其花粉中E族维生素的组成和含量,为浙贝母花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HPLC-FLD)检测E族维生素的成分,检测条件如下:Agilent Zorbax RX-SIL(4.6 mm×150 mm,5μm)色谱柱,4.6mm×10 mm保护柱,含0.2%异丙醇和0.8%冰乙酸的正己烷溶液为流动相(1∶4,V/V),流速为1.0 ml/min进行洗脱,柱温25℃,荧光最大激发波长292 nm,最大发射波长328 nm。[结果]首次建立了可同时测定8种维生素E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8种成分在检测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加样回收率大于98%。结果表明浙贝母花中共含有7种E族维生素成分,其中D-α-生育三烯酚含量最高,达181.606 mg/kg,而浙贝母花花粉中E族维生素成分的含量则偏低。[结论]浙贝母花和花粉中均含有较多的E族维生素成分,其中浙贝母花中所含的种类和数量多于花粉,可作为新的药食两用资源进一步开发。同时,本研究建立的HPLC-FLD方法快速高效,适于分析和测定E族维生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4.
建立了一种测定元胡、浙贝母和白芍3种中药材中嘧霉胺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m(中性氧化铝):m(弗罗里硅土)=3:2]净化,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同时经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验证。结果表明:在0.02~10 mg/L范围内,分别以正己烷和3种空白基质溶液为溶剂配制嘧霉胺的标准工作溶液,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在0.01(元胡中为0.02)、0.1和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添加回收率为75%~10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0.2%(n=5),日间RSD为1.2%~9.0%(n=3)。分析方法在元胡、浙贝母和白芍中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2、0.01和0.01 mg/kg。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且简单易行,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元胡、浙贝母和白芍中嘧霉胺分析。  相似文献   
45.
宁波市鄞州区是我国的浙贝之乡和浙贝母主产地。在剖析2015年鄞州区浙贝母生产的基础上,提出在目前种植面积放开,产品竞争无序,2015年市场价格比2014年下降一半,众多种植者亏损的情况下,要保持老产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并保持“浙八味”道地药材的品牌与称号,必须积极去库存、补短板、强优势,实施供给侧改革。与时俱进、与市俱进、质量取胜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营养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素琴  高怡宁  刘鹏  徐根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63-5564,5566
为了探讨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设置不同的低温(5℃)处理时间,测定浙贝母鳞茎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经低温处理的鳞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呈显著变化,且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低温的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淀粉酶活性都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低温处理30~45 d是鳞茎内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  相似文献   
47.
浙贝1号适宜在浙江省浙贝母产区种植。1986—1988年鄞州区品试,平均每667m2干鳞茎产量454kg,比轮叶种增产6.9%;1991年和1992年磐安县小区试验,平均产量306kg,比对照东贝增产48.9%;两地小区试验平均产量289.2kg,比对照东贝增产48.2%。2003—2005年大田平均产量251kg。  相似文献   
48.
浙贝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选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浙贝母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针对主要病虫害提出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同时测定浙贝母鲜样和干样中吡虫啉、啶菌齅唑、氟唑菌酰胺、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和阿维菌素共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V(乙腈) : V(水) = 4 : 1混合溶液提取,经C18 50 mg + PSA 50 mg + MgSO4 150 mg净化,采用UPLC-MS/MS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 (MRM) 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1~0.2 mg/L 范围内,6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6种农药在浙贝母鲜样中的定量限 (LOQ) 为0.01 mg/kg,检出限 (LOD) 为2×10–5~3×10–4 mg/kg,在干样中的LOQ 为0.05 mg/kg,LOD 为1×10–4~1×10–3 mg/kg。在0.01、0.5 和 2 mg/kg 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浙贝母鲜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0%~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在0.95%~13%之间 (n = 5);在0.05、0.5 和 2 mg/kg 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浙贝母干样中的平均回收率均在77%~101%之间,RSD在0.89%~7.5%之间 (n = 5)。经实际样品检测验证,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高效,适用于同时检测浙贝母中吡虫啉、啶菌齅唑、氟唑菌酰胺、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和阿维菌素等农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50.
浙贝母淀粉、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高品质浙贝母鳞茎,本研究以浙贝3号为材料,采用蒽酮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和试剂盒法测定浙贝母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与蔗糖的含量变化;采用同源克隆、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蔗糖代谢关键酶基因,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各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鳞茎中淀粉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鳞茎发育初期和末期最高,AGP2、AGP3、GBSSSSS在鳞茎中表达量最高,AGP1在根中表达量最高,5个基因均与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0.839、0.582、0.561和0.826),SS主要表达部位为鳞茎,SPS为叶片,二者均与蔗糖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5和0.536)。本研究为淀粉、蔗糖代谢基因功能验证,以及浙贝母分子育种与分子调控鳞茎发育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