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54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夏秋季节,鱼塘里的浮游动物进人生长繁殖旺盛时期.山区鱼塘由于树木或高山挡住了阳光,鱼塘光照时间缩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缓慢,导致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直至整口鱼塘“清澈见底”,防治不及,往往会造成鱼产量低下.  相似文献   
52.
夏秋汛浙江渔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报道了1991-1993年夏秋汛浙江渔场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初步研究了该渔场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该海区的主要种类为暖水种,少数为近岸种,暖温带种,共46种,隶属于27科32属。其中水母类12种,上层鱼饵料生物34种。主要种类为浮游甲壳类、毛颚类。1991-1993年,生物量分布不规则。总趋势是:6-9月,高生物量区北称,调查 部内侧高于南部。渔汛期间,浮游动物较丰富。199  相似文献   
53.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8-28
燐虾是分布在近海和远洋的一种糠虾类的总称。在分类学上界于糠虾和真虾之间。由于它们缺乏游泳能力,所以属于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54.
浮游动物是鱼类良好的开口饵料和天然饵料,它在水体中的组成和数量,生物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体的渔产力大小,通过对它的也可反映出水体的水质状况,起到水质监测的作用,从而为水体的合力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采用田间调查、室内鉴定及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有机稻田和常规稻田浮游动物的组成、丰富度及多样性。结果在有机稻田检测到溞属(Daphnia)、裸腹溞属(Moina)、剑水蚤属(Cyclops)和小剑水蚤属(Microcyclops)浮游动物,而在常规稻田仅检测到3属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有机稻田>田头水沟>常规稻田。表明有机栽培可显著增加稻田生态系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在鱼苗培育过程中使用微生态营养素和传统养殖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测定养殖环境中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和生物量以及透明度等理化因子,研究微生态营养素在苗种培育中的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生态营养素能有效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施放微生态营养素的水体中鱼类喜食且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总生物量提高了20%~58%,水体透明度降低了30%~52%,培育出来的苗种,较常规培育的个体更大、成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57.
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桡足类13种,枝角类4种,其它为毛颚动物、被囊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形,高峰期位于8月。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与水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根据2018年2月(冬季)、5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4个航次的海上生物调查,对东极岛海域浮游动物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5个类群,78种和23类浮游幼体(包括鱼卵),其中桡足类最多36种,其次为浮游幼体共23类。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春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春季的种类数是冬季种类数的2.35倍。冬季-春季物种更替率为100%,春季-夏季更替率为60%,夏季-秋季物种更替率为78%。各季节间物种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季节更替。冬季优势种为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黄海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鱼卵,。春季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共7种,。夏季优势种当中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共7种。秋季优势种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共4种多样性指数H'夏季(2.99)春季(2.88)冬季(2.29)秋季(1.57);均匀度指数夏季(0.69)冬季(0.64)春季(0.58)秋季(0.36);丰富度指数春季(3.16)秋季(2.84)夏季(2.38)冬季(1.39)。根据多样性指数和水质等级的标准判断,除夏季为中度污染外,秋冬季均为轻或无污染,但春季有向中度污染水体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浮游动物是鳙鱼的主要饵料,也是很多鱼类幼鱼和鱼种阶段的重要食料,湖泊中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大小可直接影响到鱼产量的丰歉。尤其是与鳙鱼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1991年6月-1995年4月在老江河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建库期间,我们对其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观察,旨在了解其资源现状,以便更好地进行生态库的渔业生态环境的科学调控。1老江河的自然概况老江河位于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境内,长江荆江河段下游北岸。它原为长江主河道,1901年因此江段自然截弯改道而形成了马蹄形湖泊,是一个草一藻型湖泊。湖长22.5公里,最大宽度flop…  相似文献   
60.
【目的】以两种生物浮床的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探究水体中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水质因子 的关联度。【方法】定期监测设置水葫芦浮床和水花生浮床的黄颡鱼养殖塘中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及主要水质 因子,比较两种生物浮床对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 WT、DO、pH、NH3-N、COD 等 10 个水质理化因子与浮游动物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J)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水域中水葫芦浮床塘的浮游动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均高于水花生浮床塘,且养殖周期内水质较稳定;浮游 动物优势种群为轮虫。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 H 及 J 的第一因子,关联度分别为 0.863、0.797 和 0.901、0.825, 其次为 WT 和 DO;主要水质因子对 H 和 J 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 pH ﹥ WT ﹥ DO ﹥ COD ﹥ SD ﹥ BOD5 ﹥ NH3-N ﹥ TN ﹥ TP ﹥ NO2-N。【结论】在众多水质因子中,pH 值是影响浮游动物多样性的首要关键因子,其 次为 WT 和 DO;水葫芦浮床较水花生浮床能更好地调控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