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54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江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2.
对虾工厂化养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掌握对虾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浮游动物的变动规律,有效管理水体环境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于2018年8月17日~11月3日,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演替规律及其与养殖水体弧菌、浮游微藻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从实验塘鉴定出21种浮游动物,隶属于4大类,种类最多的为原生动物,共13种,占总数的61.9%;其次为轮虫和桡足类,均为3种,占总数的14.3%;枝角类最少,占总数的5%。整个养殖期,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约为0.71×103 ind./L,平均生物量约为11.72 mg/L。养殖过程中优势种由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物种逐渐演变成单一的原生动物物种。实验塘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0.52~1.64之间波动,前期先降低后升高,后期有所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浮游动物数量和浮游微藻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显示,温度、pH、营养盐等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演替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7×103~1.15×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4.99~1 837.30)10-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1.21×102~3.79×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2.67~49.81 mg/L。指出,成蟹2~4蜕壳期,池塘水质为中污型水质;溶解氧和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  相似文献   
84.
洋山港海域海水压载后浮游动物群落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压载模拟实验,研究分析压载0、1、5、10、15和30 d压载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连续压载30 d后,浮游动物种类数由11种减少至5种,种类数显著下降。压载期间,浮游动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不尽相同,不同类群对于压载环境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各物种之间对于各压载阶段的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实验舱内浮游动物丰度经过30 d模拟压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5 d时由于轮虫和浮游幼虫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浮游动物整体丰度显著上升,随后迅速下降,压载至30 d时仍有浮游动物存活。MDS分析结果显示,压载条件下各水龄阶段之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CCA分析表明:在本次模拟压载实验中,总氮、总磷、悬浮物、浊度以及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分别于2013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4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调查了青海可鲁克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分析了该湖泊浮游动物现存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浮游生物生物量评价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可鲁克湖全年共检出浮游动物48属82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占总种类数的19.51%),轮虫57种(占69.51%),枝角类7种(占8.54%),桡足类2种(占2.44%);种类组成以轮虫占优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优势种分别为3、7、4、6种,4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有2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539.8ind./L,变化范围为2.7~2756.0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0.680 mg/L,变化范围为0.030~3.256 mg/L,4个季节浮游动物现存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显示,可鲁克湖春冬季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分为2大类群,夏季分为4大类群,秋季分为3大类群;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均匀度指数(J)年平均值分别为1.97、0.74、0.54。根据浮游动物生态学指标总体评价,可知可鲁克湖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且4个季节中有3个季节水体属于贫营养类型,只有春季属于中营养类型,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水质监管与调控。  相似文献   
86.
根据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每月于胶州湾内、外沿岸各1个站位所采集的表层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鉴定浮游动物22种(包含夜光虫)、浮游幼虫8类。胶州湾内、外浮游动物群落存在差异。胶州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28)高于湾内(21),胶州湾外浮游动物多样性也高于湾内。平均丰度则是湾内(125.1ind/m3)较湾外(117.9ind/m3)更高。胶州湾内、外浮游动物优势种差别不明显,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3个物种在2个区域均呈现优势。小拟哲水蚤和夜光虫在调查水域的分布特征较以往研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7.
监测了公安县崇湖渔场3口草鱼主养池塘施用浓度为0.375 g/m3的二氧化氯后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以分析二氧化氯对池塘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后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亚硝态氮、活性磷和总磷降低。然而p H值显著升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也有所升高。施用二氧化氯前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44属79种,浮游动物36属43种;用药后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2属109种,浮游动物44属69种,用药后浮游植物消失4属12种,新增加12属42种,用药前未见金藻门种类,用药后出现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用药后原生动物消失6属7种,新出现16属24种;轮虫消失3种,增加8种;枝角类种类无变化;桡足类新增4种成体,但用药前后优势种无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二氧化氯短期内增加了水体氨氮毒性,并导致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小型化藻类增多、优势种显著变化。建议在养殖期间慎用二氧化氯。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城市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与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南昌市典型城市湖泊夏季水质状况,运用多维尺度分析(MD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南昌3个城市湖泊———东湖、青山湖、月亮湖的轮虫和甲壳类浮游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轮虫是夏季城市湖泊中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优势度(Y)大于0.02的浮游动物分别为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桡足类无节幼体(Copepoda nauplii)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3个湖泊之间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 <0.05),明显划分为东湖群落、青山湖群落和月亮湖群落。叶绿素 a 浓度、浊度和溶氧是浮游动物分布的显著影响因子(P <0.05)。多样性指数评价显示,东湖为清洁型水体,青山湖为清洁-中污型水体,月亮湖为轻污-中污型水体。综合评价表明,东湖和青山湖水体为寡营养水平,月亮湖为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89.
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生态修复后淀山湖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本研究利用2013年3月—12月在淀山湖水域开展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浮游植物、水温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4次调查淀山湖水域共检获浮游动物60种,以轮虫种类数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1.7%),优势种在3月—6月间和9月—12月间更替明显;(2)轮虫对3月和12月总密度贡献值最大,枝角类对6月和9月总密度贡献值最大;(3)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表现为12月和9月好于3月和6月、上游好于下游的分布特征;(4)浮游植物种类、甲藻密度、裸藻密度、隐藻密度、水温、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与浮游动物群落显著相关。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及指示生物类型对水质状况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显示淀山湖水质有改善趋势, 总体呈β-中污型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陕西临潼地区大宗淡水鱼类苗种培育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探讨了长丰鲢夏花苗种培育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丰鲢苗种池塘的浮游动物有4大类21个种。其中轮虫有11个种,占总种类数的52.38%;原生动物有5个种,占总种类数的23.81%;枝角类有1个种,占总种类数的4.76%;桡足类有4个种,占总种类数的19.05%。浮游动物密度为45.0~318.0ind./L,平均密度为151.0ind./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066 7~0.933 2mg./L,平均生物量为0.477 7mg/L。浮游动物数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培育前期低-中期高-后期低的特征,长丰鲢苗种的摄食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