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7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24篇
  85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淹水胁迫下水稻根尖细胞中Ca^2+和Ca^2+—ATP酶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淹水胁迫下水稻根尖细胞中Ca^2 和Ca^2 -ATP酶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正常生长条件下,Ca^2 主要分布于液泡和细胞间隙中,而细胞质基质、细胞核中分布很少;Ca^2 -ATP酶主要分布于质膜上,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核膜上也有酶分布。经过没顶淹水处理后,液泡、细胞间隙中的Ca^2 沉淀颗粒明显减少,而胞质及核基质中的沉淀颗粒明显增多,同时,质膜及其他膜结构上Ca^2 -ATP酶的活性明显降低。淹水造成根尖细胞中Ca^2 -ATP酶活性降低,胞质和核基质中Ca^2 积累,将影响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淹水条件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的细胞学特点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通气组织形成中的作用,以高度耐湿的华麦8号幼苗为材料进行淹水处理,在显微水平上系统地观察了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了细胞核DNA的断裂情况,并对ROS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荧光观察.结果表明:(1)通气组织最先起源于根皮层中部,然后逐渐扩展,到淹水8 d时基本形成,淹水60 d时更为发达;(2)淹水1.5~48 h根皮层出现大量细胞核DNA断裂,且细胞核DNA降解为180~200 bp的片段,证明小麦根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是根皮层细胞发生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的过程,而且淹水1.5~48 h是根皮层细胞死亡高峰期;(3)ROS在细胞核DNA发生断裂前开始积累,在通气组织形成中呈现动态变化.上述结果表明, 淹水胁迫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是一个皮层细胞PCD的过程,并且ROS可能参与介导了PCD的进程.另外,淹水胁迫在前期抑制了次生根的产生,随后又促进了次生根的产生.  相似文献   
93.
水分胁迫下李氏禾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水分胁迫条件,分析了不同淹水深度、淹水时间长度和持续干旱等处理下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李氏禾具有忍耐淹水和干旱的特性;水分胁迫下李氏禾根、茎、叶的基本结构组成没有特殊变化,根由表皮、皮层、中柱组成;茎由表皮、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维管束组成;叶由表皮(表皮细胞、泡状细胞、气孔器)、叶肉、叶脉组成。淹水胁迫下,李氏禾根、茎、叶内形成大且多的气腔,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干旱胁迫下李氏禾的根皮层增厚、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减少但不失绿。总体而言,为了适应逆境的生长,李氏禾内部结构产生了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和调解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水生诱导根系是陆生植物水培条件下良好生长的基础,以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扣凤凰草(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Verdc)为材料对花卉水生诱导根系做了初步的研究。把鸡冠花扣凤凰草水培、旱种扣旱种改水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并与水稻根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诱导的根系有较高的根活性;旱生植物在水生条件下中柱部分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皮层薄壁组织细胞产生裂缝,生成结构类似水稻根系的通气组织。水生诱导根系在部分淹水条件下形态结构扣生理活性都发生了相应变化。以适应水培条件下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5.
淹水胁迫下美洲黑杨新无性系光合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洲黑杨I-69、XL-75、XL-77、XL-90及苏柳J172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并实行人工淹水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淹水胁迫条件下各无性系光合特征,分析各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各无性系Pn、Tr、Cond、Ci均表现出先随淹水胁迫快速下降,至30 d或45 d时略有回升的趋势,其中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淹水胁迫时Pn、Tr、Cond在不同无性系之间、淹水与不淹水对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a=0.01),4个杨树无性系中,以I-69杨下降幅度最大,其Pn下降89.91%~91.98%、Tr下降91.78%~95.27%、Cond下降96.30%~97.41%。Ci在淹水胁迫时下降幅度明显不及Pn,表明淹水胁迫下Pn降低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利用效率WUE随淹水胁迫的进行先上升、后下降,但均高于不淹水对照。叶片蒸汽压亏缺值Vpdl随淹水胁迫程度加深明显上升。对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光合生理指标及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
对水稻芽撒播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成苗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带泥浆撒播处理,根系发育与茎叶生长比较协调,成苗率达90.7%,秧苗综合性状好于其它处理,是水稻芽抛秧的首选方式;淹水48h后落干处理,有利于发根和扎根立苗,成苗率达92.7%,秧苗综合性状较好,是水稻芽抛秧应采用的第二种方式。  相似文献   
97.
以枳砧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土壤淹水试验,试验分为对照处理和淹水处理,通过测定不同时间各处理脐橙幼苗叶片和根系中B、Mn、Fe、Cu、Zn 5种微量元素含量,研究淹水胁迫对纽荷尔脐橙幼苗根系和叶片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初期(5d),对上部叶B、Mn、Fe、Cu含量和根系Mn、Fe、Cu含量影响较大;相对短期(20d内)淹水胁迫,对上部叶B、Mn、Fe、Cu含量以及下部叶B、Cu含量和根系Mn、Fe、Cu、Zn含量影响较大;长期(45d)淹水胁迫,则对上部叶B、Mn、Zn含量以及下部叶Fe、Cu、Zn含量和根系B、Mn、Fe、Cu、Zn含量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淹水胁迫不仅显著降低了各部位的B含量,而且显著降低了下部叶Cu含量和根系Mn、Fe、Zn含量,增加了根系Cu含量。淹水胁迫促进了叶片Mn、Fe、Zn的吸收和根系Cu的吸收,但抑制了叶片B、Cu和根系B、Mn、Fe、Zn的吸收。微量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植株的生长状况,长期淹水胁迫显著影响纽荷尔脐橙幼苗对必需微量元素B、Mn、Fe、Cu、Zn的吸收与分配。  相似文献   
98.
水稻根系泌氧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根系泌氧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以及水稻吸磷的影响。淹水极显著地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的解吸。而模拟的水稻泌氧作用则可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根际土壤的磷解吸和离子交换树脂对磷的吸收量。因此,水稻根系的泌氧作用应该是水稻在淹水明显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情况下能正常从土壤获取磷的重要机制之一。淹水导致土壤磷有效性降低与淹水引起土壤磷组分转化有关。淹水2周,经富磷预处理而增加的Al-P组分,几乎全被转化为Fe-P。  相似文献   
99.
为明确改良剂在苏打盐化草甸土不同深度土层的改良效果,采用室内淋溶土柱的试验方法,设置S0、S1、S2、S3、S4和S5(每个土柱横截面积0.0113 m~2)分别施用改良剂0.00、0.01、0.05、0.10、0.50 g和1.00 g,折合成公顷用量分别为0.0、8.9、44.3、88.5、442.5 kg·hm~(-2)和885.1 kg·hm~(-2))6个处理,分析淹水条件下不同改良剂用量对苏打盐化草甸土的洗盐效应。结果表明,与未施改良剂处理(S0)相比,S3、S4和S5处理显著降低不同土层(0~30cm)土壤容重(降幅3.88%~8.87%)、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幅3.82%~9.38%)、降低土壤pH值(降幅2.36%~8.05%);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20~40 cm土壤水分入渗量,增幅55.9%~294.6%(P0.05);施用改良剂处理交换性Na~+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降幅4.84%~56.5%(P0.05),20~30 cm和30~40 cm土层中增幅1.09%~17.1%;S3、S4和S5处理0~10 cm土层电导率显著降低,降幅49.0%~60.4%(P0.05),20~40 cm土层显著增加,增幅3.68%~19.8%(P0.05);S2、S3、S4、S5处理10~20 cm土层碳酸根含量显著降低,降幅5.98%~23.4%(P0.05),S3、S4、S5处理0~30 cm土层碳酸氢根含量降幅1.49%~18.0%;S2、S3、S4和S5处理显著提高0~30 cm≥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增幅达16.4%~161.7%(P0.05);S3、S4和S5处理0~30 cm土层MWD显著增加,增幅达5.78%~161.7%(P0.05)。针对本次供试土壤盐渍化程度,综合改良效果及改良剂施用量,改良剂适宜用量为每个土柱0.10 g(88.5 kg·hm~(-2))(S3处理),可达到最优淋洗效果。  相似文献   
100.
淡水淹水胁迫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红树植物桐花树在淡水环境中的耐淹能力,采用不同水位的淡水对桐花树进行模拟淹水栽培试验,通过了解其生长及生理生态特征,分析桐花树在淡水中的生长状况,为桐花树在城市淡水河流、湖泊以及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正常泡水为对照,模拟淡水轻度、中度、重度淹水胁迫60 d,观察桐花树形态特征、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