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21篇
  免费   765篇
  国内免费   2412篇
林业   803篇
农学   1583篇
基础科学   447篇
  899篇
综合类   13257篇
农作物   1937篇
水产渔业   1468篇
畜牧兽医   27020篇
园艺   2223篇
植物保护   1661篇
  2024年   288篇
  2023年   881篇
  2022年   1069篇
  2021年   992篇
  2020年   933篇
  2019年   1245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066篇
  2015年   1230篇
  2014年   2505篇
  2013年   2458篇
  2012年   3530篇
  2011年   3743篇
  2010年   3429篇
  2009年   3485篇
  2008年   3269篇
  2007年   2763篇
  2006年   2440篇
  2005年   2238篇
  2004年   1517篇
  2003年   1197篇
  2002年   875篇
  2001年   885篇
  2000年   709篇
  1999年   815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716篇
  1996年   712篇
  1995年   704篇
  1994年   773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535篇
  1991年   440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44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7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31.
猪细环病毒(TTSu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DNA病毒,在世界猪群中广泛存在,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而且有潜在跨物种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引起了养猪业的极大关注。通过综述TTSuV近年来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期对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养殖业主更好地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2.
血清学检测,是猪场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本案例中,笔者对江苏某猪场送检的193份血清样进行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g B/g E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后备母猪猪瘟免疫欠佳,猪伪狂犬病免疫不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母猪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较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普遍感染且抗体偏高;公猪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偏高;商品猪猪瘟免疫效果不稳定;猪蓝耳病感染比较普遍,且部分猪群抗体水平偏高,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欠佳。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该场后备母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需要做适当调整;同时考虑通过测序了解本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以确定合适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933.
猪2型圆环病毒是引起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先天性震颤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且能诱发多种病毒和(或)细菌混合及继发感染,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34.
本实验分为四个实验组治疗犬细小病毒病,分别为高免蛋白+西药,五联血清+西药,高免蛋白+西药+鱼腥草,五联血清+西药+鱼腥草.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鱼腥草的两组与不加鱼腥草的两组比较,平均治疗天数显著缩短,治愈率显著升高.而加入鱼腥草的两组比较,高免蛋白与鱼腥草配合治疗,治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35.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是由致病性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断奶仔猪后引起的疾病。本文从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对疾病进行了初步诊断,同时对本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36.
正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它是一种类似于多肽激素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属于细胞因子,有一定种属特异性。兽用干扰素近几年发展迅速,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干扰素已经广泛应用于禽、猪、犬等动物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干扰素作用机理动物感染病毒或是在诱导剂的刺激下,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体细胞会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既可抑制RNA  相似文献   
937.
构建出表达载体pMG-SLPMultiVP1,并对其进行双酶切鉴定及PCR鉴定。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入到发酵乳杆菌中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和IFAT鉴定。多型FMDV VP1表位嵌入的SLPMultiVP1融合基因成功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其表达产物大小约为35ku,部分表达产物位于发酵乳杆菌表面。成功构建了一个乳杆菌嵌入型表达载体pMG-SLPMultiVP1,为以发酵乳杆菌为活菌载体的表位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8.
为研究PRRSV N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N蛋白在病毒致病中的作用,以临床分离PRRSV毒株E11105为研究对象,采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N基因片段,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N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将N基因克隆连接到pColdⅠ原核表达载体上,经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得到重组质粒pColdⅠ-N,将pColdⅠ-N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E11105N基因与北美洲型代表株VR-2332、欧洲型代表株Lelystad virus(LV)、中国2006年暴发的高致病性PRRSV代表株JXA1、中国代表株CH-1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34.7%、99.2%、95.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15.3%、94.4%、99.2%;系统进化树显示,E11105株N基因与美洲型代表株VR-2332、中国高致病性JXA1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分离株E11105N基因所编码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分别占20.33%和63.41%;预测该蛋白可能存在5个较为明显的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SDS-PAGE蛋白电泳结果表明,重组N蛋白主要存在于菌体沉淀中,分子质量约为16.7ku;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His标签的重组表达蛋白能被His单克隆抗体识别,显色后条带约为16.7ku,与SDS-PAGE蛋白电泳的条带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939.
为了解近年来广西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对广西地区2013年-2015年分离的26株IBV的S1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26株IBV S1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在1 599 bp~1 632 bp之间,编码533个~544个氨基酸,说明分离毒株核苷酸存在较多的插入和缺失;分离毒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76.5%~100%之间,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4.4%~100%之间,分离株与参考株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介于75.9%~97.3%和74.9%~96.3%之间;分离毒株可以分为4个主要分支,南宁地区2013年-2014年分离毒株主要在第2分支,而在2015年分离毒株主要分布在第1.1分支,这是一个新的流行趋势,桂林地区的分离毒株主要分布在1.3、4.2分支,2015年以来的3个分离毒株分别存在于3和4.2分支,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优势流行毒株,玉林地区的毒株分布较散,也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流行毒株;分离毒株中大部分毒株与疫苗毒株同源性较低,部分毒株向着各自的方向进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940.
鸭坦布苏病毒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主要危害蛋种鸭的新发传染病,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因为该属的病毒多为人畜共患病,从病原学、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等方面介绍了该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