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8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破解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升粮食生态效率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必然选择。根据“城镇化—要素配置—粮食绿色生产”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理论框架,基于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并基于异质性城镇化理论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粮食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存在明显的时间波动和区域差异;2)人口城镇化阻碍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就地城镇化促进了粮食生态效率的提高,且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程度高于就地城镇化;3)在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人口城镇化对粮食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在主产区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口城镇化在主销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负向作用更强,就地城镇化在产销平衡区对粮食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更强。因此,应关注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差异对粮食生态效率的不同影响,综合考虑不同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城镇化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