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6篇
  17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及建设中存在的诸如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认识,山林权证,用材林和经济林与生态区位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2.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直接影响公益林的经营管理和补偿制度的落实。笔者于 2 0 0 1年参加了一些试点省 (区 )申报的国家公益林认定核查工作 ,仅就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个人认识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以置换企业的国有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性质,置换职工的全民身份为社会合同制员工为重点,对国有种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明晰产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保证经营层相对持大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4.
1公益林区划界定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益林区划界定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基础,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程项目,它没有建设期限,而是一项需长期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5.
苦丁茶浅议     
苦丁茶,据考证,其物名的出现始于东汉(公元25~225年),迄今已近2千年的历史. 历代医药书籍记载,苦丁茶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杀菌止痒、降压减肥等 多种药理功效.  相似文献   
56.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相关犯罪的法律法条中尚无“青少年犯罪”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因其某些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犯罪已为各国共同关注。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心理价值因素和外在客观因素两大方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主要从学校、家庭、社会法制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高精尖技术日新月异,从而导致了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提高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水平,实现其效益最大化。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8.
公权和私权的划分标准较具影响的是利益说、主体说和创设依据说.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国家、集体均可成为林权的主体.不同类型的林权在法律性质上存在差异,有的属于公权,有的属于私权,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林权界定为公权或者私权,而应将林权定性为包含公权性质和私权性质不同类型权利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59.
高校校办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校办产业改革的方向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本就高校校办产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原理实施“一校两制”、事企分开、明晰产权、转化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浅探讨,并对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产权以及改制、改组等工作提出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60.
王维  朱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43-6644
政治参与具有中西定义差异性的同时又具有同一性;通过对政治参与同一性(即一般规律)的把握,借鉴中西方关于政治参与定义的合理因素,吸取有价值的内容;结合中国现实的城乡政治生活,用普通性的理论概括界定农民工政治参与;提出构建一个制度化的农民工政治参与机制,维护其自身利益,从而使农民工随着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参与政治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