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8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168篇
基础科学   47篇
  52篇
综合类   2643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671篇
畜牧兽医   5233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76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501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702篇
  2010年   628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73.
1999年8月在宜良、嵩明县的杨林两地各一养鱼场的部分鱼塘先后发生了一种鱼病.经对两地发病鱼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病原分离鉴定、水质分析等,诊断为弧菌、嗜水气单孢菌及鱼害粘球菌混和感染后,采取了针对性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病,现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4.
新疆巴州牦牛主要分布在和静、和硕等县市高寒草原.据2000年统计,巴州有牦牛6.8万头,占全疆牦牛总数的30%.由于巴州草原放牧的牦牛,春、夏、秋季多与其它各种家畜交错放牧,接触频繁,为感染布病提供了条件,牦牛能适应高寒草场的自然环境,耐粗,抵抗力强,牦牛的肉、乳为巴州高寒牧区牧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巴州几个较大县城的肉食来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牦牛也是人们制作保健食品的来源之一(如牦牛壮骨粉、牦牛壮骨颗粒等),同时牦牛还是牧民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对牦牛布病进行调查,掌握疫情动态,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措施,对发展巴州牦牛养殖业和保障巴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耶新氏菌病(Yersiniosis)是人畜共患病,由耶新氏菌属(Yersinia)的致病性细菌所引起。其中主要病原菌有三:一是鼠疫耶新氏菌(Y.pestis)在鼠类中流行,曾给人类造成极大灾难,全球有遇三次大流行,死亡一亿多人,至今仍谈虎色变,令人心有余悸;二是伪结核耶新氏菌(Y.pseudotuberculosis),主要使兔及豚鼠发生类似结核病灶的化脓性疫病,可传染给人;三是小肠结肠炎耶氏新菌(Y.enterocolitica)简称肠耶新氏菌(Y.e.),它引起人与多种动物感染,在人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腹泻与多种病症,人  相似文献   
76.
近2、3个月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及周边省苏、鲁、鄂、皖发生了本病及并发或混合感染,呈现大面积的流行。病猪以高烧不退,厌食,皮肤郁血、出血为主要表现,导致大批猪只的淘汰和死亡。根据统计,除豫西、豫北较轻微以外,全省其他地市流行非常严重。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病为立克次氏体目、乏质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的成员——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suis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为红细胞内专性寄生,不…  相似文献   
77.
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导致了传染病新病种的出现和流行。新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自然界固有的致突变因素以及放射源、抗菌药物、生物防治和生活中应用的化学物质均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诱变因素,导致新的致病性突变微生物的出现和流行;(2)日益广泛的基因工程研究(基因重组、质粒转移、细菌杂交等)  相似文献   
78.
今年初春,梨树县某村个体户家中的育肥猪群发生一种呈地方散发性流行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几乎波及全村,其中一养殖户家中的169头育肥猪全群发病,发病第3天就死亡19头。该病以急性发病为主,多数无前驱症状,畜主尚未发现猪有异常表现而突然死亡,或即使发现发病,也来不及治疗,一般表现症状0.5~1h后死亡。病程稍缓者表现为突然发病,卧床不起,食欲不振或废食,精神沉郁,皮肤发红或发紫,发热,体温为41.5~43℃,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眼结膜潮红或发绀,流泪,肢体出现划水动作,小便失禁,便秘,呈急性衰竭或口吐白沫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79.
宋德朝 《果农之友》2003,(12):30-30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大部分省份的葡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病严重的年份,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害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侵害苹果、梨等多种果树。近几年,河南省民权县园艺局在人和镇、程庄镇、王庄寨乡等乡镇的几个园艺场和葡萄园进行大量试验、调查、分析,现将葡萄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症状葡萄炭疽病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着色后的果实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后来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80.
季明文 《福建畜牧兽医》2003,25(5):58-58,59
猪瘟(简称HC或CSF)最早发生于1833年美国的俄亥俄州,初称猪霍乱,1903年被证明病原体是一种病毒。欧洲则称之为古典猪瘟,以区别于非洲猪瘟(一种DNA病毒引起的),我国最早于1925年的东南大学农科有免疫血清方面的研究报告。本病呈世界性流行,为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国际兽疫局(OIE)规定的A类16种传染病之一,对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是免疫预防接种和饲养环境的净化。我国在建国初期,何正礼、方时杰等就选用抗原性良好的石门系毒株研制了结晶紫-甘油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但存在着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