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亮氨酸的日粮对生长大鼠生长性能、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和瘦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作为试验动物,分别饲喂添加3%L-亮氨酸的试验日粮和添加2.04%L-丙氨酸的对照日粮,试验期为12 d。试验第12天,所有大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L-[ring-2H5]苯丙氨酸注射液。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亮氨酸对大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组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饲喂试验日粮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蛋白质分解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0.01),但仅腓肠肌蛋白质合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之,长期饲喂添加L-亮氨酸的日粮可以提高生长大鼠血浆中瘦素浓度,并可显著调节生长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32.
蛋鸡和肉鸡的采食量、体重迥异[1],是研究动物采食行为理想的模式动物之一.鸡血液中胰高血糖素(GL)、胰岛素(INS)、瘦素(LEP)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等激素的水平可以部分反映鸡所处的生理状态,是采食调节的主要末梢信号[2].放射免疫法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精确定量微量蛋白质和多肽的方法之一[3],但是,鸡专用的市售放射免疫试剂盒很少,上述指标的检测比较困难.鸡GL、INS、LEP和GHR分别由151、107、163和116个氨基酸组成,与人类对应的激素相比,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53%、64.49%、79.04%和36.97%.本研究选用市售人抗放射免疫试剂盒,建立鸡血液中GL、INS、LEP和GHR等指标浓度的测定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鸡采食行为学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3.
奶山羊乳腺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萌  李庆章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187-4193
 【目的】探讨瘦素在奶山羊乳腺发育、泌乳和退化各时期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瘦素及其受体(OB-Rb)的表达情况;采用乳腺组织体外培养联合免疫组化及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瘦素对乳腺结构及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整个发育过程中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青春期最高,妊娠期下降,泌乳期维持在低水平,退化期显著升高,在退化21 d恢复到青春晚期水平。妊娠期瘦素处理组乳腺导管分支增多,泌乳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培养基中β-酪蛋白(β-CN)含量增加;退化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导管和腺泡结构发生部分解体,乳腺组织中可以检测到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瘦素能够促进妊娠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泌乳期乳腺β-酪蛋白基因表达,启动退化期乳腺细胞凋亡和乳腺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34.
瘦素调控动物生殖活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瘦素是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6kDa的分泌型蛋白激素,具有调控动物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和体重的生物学作用。此外,作为机体的能量代谢信号,瘦素对动物初情期的启动和正常发情周期的维持 、生殖器官和生殖腺的发育等生殖活动和生殖机能均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它的受体存在于多种生殖器官上,瘦素可在生殖轴的不同水平对生殖活动予以调节。瘦素在正丘脑水平对于生殖活动的调节可能是其直接作用于GnRH神经元  相似文献   
35.
以鳜(Siniperca chuatsi)为研究对象,使用cDNA 3′末端快速克隆法扩增瘦素受体基因(lepr)cDNA序列,获得了由mRNA 3′端可变剪切产生的鳜lepr的4个不同亚型,包括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长度为3474 bp、编码1157个氨基酸的长型受体亚型lepr-L,以及...  相似文献   
36.
选用35周龄伊莎蛋鸡8只,分别安装慢性颈静脉血管插管.实验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丙谷胺期在喂料前填喂丙谷胺.应用摄食行为计算机监测系统(FIDAS系统)记录各个实验期产蛋鸡喂料后4h内的采食行为数据,并测定有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实验期(填喂丙谷胺后)与对照期相比较,产蛋鸡午前(8:00~12:00)与午后(13:00~17:00)4 h内摄食量分别增加27.69%与30.41%(P<0.05),摄食时间分别降低15.67%与3.75%,摄食餐数分别增加12.32%与27.2%(P<0.05);血糖水平分别降低5.44%与18.03%(P<0.01),瘦素水平分别升高2.59%与7.19%,胰岛素水平分别升高33.09%(P<0.05)与24.5%(P<0.05).提示丙谷胺能够促进蛋鸡摄食,并影响有关内分泌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37.
瘦素(leptin)蛋白由肥胖基因编码,对人体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人瘦素蛋白基因(lep)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b,并转化E.coli DH10Bac,获得重组杆粒Bacmid-lep,然后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在感染重组病毒的家蚕BmN细胞检测到大小约22 kD的蛋白条带,与预期的人瘦素蛋白分子质量相符。给家蚕5龄起蚕注射重组病毒液后的4~5 d出现发病症状,RT-PCR检测发病家蚕的血液中有lep基因转录,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大小为22 kD的人瘦素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能够获得含有人瘦素蛋白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目的蛋白能在家蚕细胞及幼虫体内表达。  相似文献   
38.
添喂大豆黄酮对自由采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选用 40羽 1 3周龄伊莎蛋鸡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大豆黄酮 (Da)组饲喂基础日粮添加Da 6mg/kg。结果显示 :添加Da组青年期母鸡摄食量增加 7 2 9% (P <0 0 5) ,产蛋初期母鸡摄食量增加 4 32 % ,产蛋率增加 31 0 6 % (P <0 0 1 ) ,每只日蛋重增加 45 78% (P <0 0 1 ) ,料蛋比下降 2 9 88% (P <0 0 1 ) ,产蛋高峰期母鸡摄食量增加 7 95 % (P <0 0 1 ) ,产蛋率增加 1 0 72 % (P <0 0 5) ,每只日蛋重增加2 0 0 9% (P <0 0 5) ,料蛋比下降 1 2 81 % (P <0 0 5)。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较 ,三期血清LH水平分别升高 0 57% ,2 2 84% (P <0 0 5)及2 5 96 % (P <0 0 5) ,胰岛素水平分别升高 1 3 1 1 % ,1 4 54 % (P <0 0 5)和 1 2 85% (P <0 0 5) ,瘦素水平升高 6 2 0 % ,2 3 72 % (P <0 0 5)和9 32 % ,雌二醇水平升高 38 1 6 % (P <0 0 1 ) ,1 5%和 1 3 96 %。提示大豆黄酮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 ,并对相关内分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9.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也是一种免疫因子,可以调控动物摄食,体脂代谢,参与多种疾病的调节以及影响生殖和泌乳.文章综述影响瘦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因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在机体的体质量平衡、造血、生殖、血管生成和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LEPR基因在苏钟猪脂肪沉积调控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该基因在12头苏钟猪中5个脂肪易沉积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背膘和眼肌)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谱信息。结果表明:LEPR的mRNA在这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背膘〉眼肌〉心脏〉肝脏〉肾脏,其中在背膘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几种组织(P〈0.01);LEPR蛋白在这5种组织中也均有表达,其中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公猪组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母猪组织(P〈0.05);另外,LEPR第18外显子在苏钟猪群中检测到3个高突变率的SNPs。LEPR对苏钟猪的背膘、肌肉、心脏、肾脏、肝脏等组织的脂肪沉积有重要影响,是苏钟猪肉质改良育种中潜在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