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472篇
基础科学   33篇
  52篇
综合类   2093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685篇
植物保护   4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王丽  王秀琴 《农村科技》2009,(12):28-28
打瓜是裕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09年种植面积11067公顷,占全县播种面积的28.6%。但以白粉病为主的打瓜病害危害严重,发病率达98%。从7月中旬开始在田间点片发病,后迅速扩散蔓延,至8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02.
 大麦植株含糖量与品种对大麦白粉病抗性的关系,国外虽有报道认为不同抗性的大麦品种在含糖量上无明显差异,但是所测定的品种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的各种成膜抗蒸腾剂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叶锈病和白粉病:在旗叶出现后应抗蒸腾乳胶剂便足以抑制小麦叶片上的叶锈病和白粉病;于接种之前,在室内幼苗植株上应用抗蒸腾聚合物可以减轻叶锈病,但接种时用药则无效。  相似文献   
104.
105.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性田间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品种的慢白粉抗病性是一种较稳定的抗病类型。许多研究证明,慢白粉性组分包括侵染效率低、潜育期较长、产孢能力弱,从而使白粉病上升速度缓慢,最终严重度和普遍率较低。对于如何评价品种的慢白粉性,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趋向一致的是用病害严重度作为选择指标。本文报道了1988和1989两年在田间用白粉病严重度发展曲线下面积和最终严重度作指标评价10个小麦品种的结果,以期寻找出具慢白粉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6.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livum,2n=6x=42)与二粒小麦Khapli (T. dicoccum,2n=4x=28)杂交,因普通小麦品种不同,传递给杂交种的基因数也不同。抗贵白4号、16号和20号小种的两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容易遗传给六倍体小麦遗传背景。抗贵白64号小种的可能有1个隐性基因,较难遗传给普通小麦的杂种后代。  相似文献   
107.
曾令凑  刘广bo 《植物检疫》1991,5(4):260-260
西洋参 Panax guinguefolium L.亦称花旗参,与人参 Panax schinseng Nees 同为五加科 Araliaceae 多年生名贵滋补药用植物。前者原产美国、加拿大,过去我国靠进口。1975年我国7个省、市,11个单位进行引种西洋参试验,近年在云南昆明、丽江引种试验获得成功。1988年6月笔者  相似文献   
108.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后代(BC3F6)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的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及RAPD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它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Line15对白粉病高抗近免疫;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山农Line15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遗传分析表明山农Line15的抗白粉病基因基本上可以确定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120个随机引物中有1个引物S170(-5'-ACA ACG CGA G-3'-)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山农Line15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9.
廖华刚 《植物医生》2005,18(1):28-29
小麦白粉病是金沙县小麦生产上的个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多数品种种植时间过长,品种抗性退化,发生危害较重.为加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2003年秋播,金沙县选择了几个主栽小麦品种,用15%粉锈宁WP拌种进行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0.
郭红娜 《植物医生》2005,18(6):23-24
1症状 白粉病是种子植物受白粉菌(Erysiphe)引起的病症.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多雨季节以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发病率很高.多危害花木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主要危害月季、瓜叶菊、金盏菊、松果菊、非洲菊、波斯菊、翠菊、大丽菊、百日菊、玫瑰、凤仙花、美女樱、秋葵、一品红、蜀葵、福禄考、秋海棠、栀子、紫藤、蔷薇、牡丹、菊花、芍药、大丽花、八仙花、九里香等大部分园林苗木及草坪植物.白粉病主要侵染植物的叶片、叶柄、花和嫩枝.初期病部出现浅色点,逐渐由点成长,形成一层白粉,最后粉斑上长出许多霉点使叶片卷缩、嫩梢弯曲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