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37篇
  468篇
综合类   1910篇
农作物   218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一株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其反硝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杨  张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2-873,886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氮素污染的脱除作用,为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开发利用反硝化细菌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定向富集法,从淄博市一印染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采集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反硝化细菌D3,并对该细菌的反硝化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反硝化细菌D3为一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限制性反硝化培养基中60 h内可将硝酸根脱除10.43%~13.13%。该菌可利用蔗糖、葡萄糖、乙酸钠、柠檬酸钠和碳酸氢钠为唯一碳源进行反硝化,其中最适碳源为柠檬酸钠。适合该菌反硝化的碳氮摩尔比为12.0∶1.0。最适投菌浓度为9.6×108CFU/L。[结论]牛肉膏、酵母粉、蛋白胨和乙酰胺等含有机氮的添加因子不能有效促进硝酸根的脱除,而反硝化细菌D3则更适合脱除有机氮含量低的一些工业污水中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112.
菠菜是我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毒死蜱残留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消费者的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测定毒死蜱残留量,研究了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喷施农药之前2 d还是喷施农药之后2d喷施硝酸稀土,不同的硝酸稀土对菠菜中的毒死蜱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且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长,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残留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喷施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的效果存在差异,药后喷施的效果优于药前喷施.在硝酸稀土种类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对毒死蜱降解效果好的硝酸铈和硝酸钕,其次选择常乐益植素和硝酸镧.根据稀土农用的安全性分析,参考植物性食品中稀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选择硝酸稀土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用于蔬菜安全生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人类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大田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施方式下胡麻干物质的积累规律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单施低氮75kg/hm2和单施中磷150kg/hm2时胡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最大,日均增加量分别达44.11mg/d,46.16mg/d,较不施肥分别提高22.84%和28.70%.配施氮磷均为150kg/hm2胡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最终积累量最大,日均增加量达49.30mg/d,单株干物质积累量达4.95g,分别较不施肥提高了37.44%,37.03%.根、茎、叶、非籽粒、籽粒干物质的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最大的处理分别为单施低磷(75kg/hm2)、施中氮(150kg/hm2)和高磷225kg/hm2、施中氮和低磷、单施中磷、施氮磷均为150kg/hm2,且单施低氮叶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最大,较不施肥均有显著提高.施低氮和中磷胡麻的产量最大,达2 200.00kg/hm2,较不施肥提高36.43%.可见,150kg/hm2氮和150~225kg/hm2磷配施时胡麻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和分配比率、产量均达最大.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处理对西南丘陵区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中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田间区组试验,以小麦/玉米间套体系为对象,小麦、玉米分别设置5个供磷水平。[结果]小麦的分蘖数、株高、产量构成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在施磷13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再继续增施磷肥,无论分蘖数、株高还是产量构成数据均显著降低。[结论]磷肥的施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超出范围反而会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15.
2011—2013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对露地蔬菜的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磷残留和磷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磷肥投入阈值。结果表明,过量增施磷肥对露地蔬菜的增产作用不显著。露地蔬菜经济产量与施磷量都符合二次曲线关系,花椰菜、紫甘蓝和大白菜最大产量施磷量分别为P2O5332.3、304.5、377.8 kg/hm2,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P2O5282.9、271.2、365.3 kg/hm2。增施磷肥能促进露地蔬菜地上部磷素吸收累积,磷肥利用率随化学磷肥用量增加而降低。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0~20 cm土壤Olsen-P和Ca Cl2-P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土壤磷平衡与施磷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化肥磷施用量越高土壤磷素盈余越大。2011—2013年花椰菜、紫甘蓝和大白菜季合理的磷肥投入阈值范围分别为[141.0,332.3]、[107.1,304.5]和[104.9,377.8],施磷量、蔬菜产量及地上部吸磷量是影响该阈值范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土壤速效氮含量速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是推荐施肥的基础,以黑土、黑钙土和碱化草甸土为试验材料,探索了以CaCl2为浸提剂,在点滴板上分别采用奈氏比色、硝酸试粉法进行土壤NH4+-N、NO3--N的速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测定方法相比,该测定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测定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村镇一级推荐施肥中养分测定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7.
采用盆栽试验法,探讨不同施磷水平、不同程度干旱对大豆蚜种群发生及大豆结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处理下,大豆蚜种群增长最快.与中磷和高磷处理相比较,低磷处理下的大豆单株有效结荚量和非正常结荚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磷处理下的大豆植株有效结荚量最多.于旱胁迫处理下大豆植株上发生的蚜量低于正常供水处理(CK),单株有效结荚量在此2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处理下的单株有效结荚量为3.4个,后者为8.8个;单株非正常结荚量在2个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4、2.7个/株.  相似文献   
118.
氮磷肥及栽培密度对‘陇薯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陇薯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原理建立了氮肥(X1)、磷肥(X2)和栽培密度(X3)与‘陇薯8号’产量(Y)之间的回归方程:Y=37.620 86-2.099 78X21-2.030 13X22-2.677 67X23.结果表明:氮肥、磷肥、栽培密度3因子对‘陇薯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栽培密...  相似文献   
119.
在定量施用氮、钾肥条件下.采用单因素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香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速效磷含量适宜的香蕉园,株施尿素0.87kg、氯化钾1.335kg、有机肥2.0kg、硫酸镁125.0g、0.2%硼砂溶液喷1次,以施过磷酸钙1.165kg/株,N:P2O5:K2O=1:0.35:2(质量比),田间蕉株生长较快,假茎较粗,采收时功能叶片数较多,采收期较早且较短,产量较高;同时,果实外观和内质较好,果指较长较粗,淀粉和总糖含量,可食率略高、可滴定酸居中;经济效益最佳,净利润达3.96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83。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氮、磷、钾、镁、锌、硼肥对木薯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最佳施肥处理OPT(N+P+K+Mg+Zn+B)、减氮施肥OPT-N、减磷施肥OPT-P、减钾施肥OPT-K、减镁施肥OPT-Mg、减锌施肥OPT-Zn、减硼施肥OPT-B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测定各处理木薯产量以及块根、茎、叶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吸收强度。【结果】OPT处理木薯所吸收的N、P、K、Zn养分主要累积在茎部,Ca、Mg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和茎部,B养分主要累积在叶片部位中。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呈抛物线状,在块根膨大期前呈逐渐提高,块根膨大后,木薯对N、P、K养分的吸收强度逐渐下降。增施N、P、K、Mg肥,木薯产量分别提高38.01%、13.09%、23.14%和8.99%;增施1 kg N、P2O5、K2O、MgO木薯产量分别增加101、54、22和49 kg;OPT处理产值最高(13217元/ha)。【结论】施肥均可提高木薯的养分吸收量,但K、Za、B肥会抑制Mg的吸收。不同施肥条件对木薯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