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37篇
  468篇
综合类   1910篇
农作物   218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67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土壤磷素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近42年来关于土壤磷素中化学行为、磷素平衡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土壤磷素包括无机磷、有机磷、生物态磷、土壤无机、有机磷又根据其有效性分为各种形态的无机磷、有机磷组分;施入土壤的磷素主要转化为土壤无机磷、土壤类型、作物种植方式、作物根限、磷肥种类及用量对土壤磷素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高分子有机物料,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土壤磷素有明显的活化作用;VA菌根真菌明显地促进了作物吸收利用根际、非极际土壤的Ca2-P,Ca8-P,Al-P等形态的夫机磷。土壤磷素积累与消耗以无机磷为主,长期大量施用磷肥明显地增加了耕层以下土壤磷素含量。  相似文献   
92.
磷肥和石灰对酸性土壤上一年生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二种强酸性、严重缺磷的土壤上,对一年生黑麦草做了磷肥和石灰用量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严重缺磷的土壤,施磷可成倍增加黑麦草产量;黄筋混需磷量相对红砂土较高些,施磷量与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黑麦草产量密切相关,但土壤效磷的等级指标,在红砂土应比黄筋泥高些,石灰的增产作用远比磷肥低,增产效果还因施磷量不同而不同,在施石灰提高土壤PH达5.5的范围内,施磷量低的处理产量随灰石灰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  相似文献   
93.
甘蔗分蘖中期以100、300、600mg/L质量浓度叶面喷施氯化铈和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分别于处理后第3d和20d对甘蔗+1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单质稀土元素铈和混合硝酸稀土对2种酶的同工酶均有影响,但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浓度处理中,以300mg/L处理结果最为明显,表现为多条酶带的染色加深,100mg/L处理次之,600mg/L处理相对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处理后  相似文献   
94.
定位施磷对土壤无机磷形态土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测定无机磷形态在 0~20cm(表层)和 20~40 cm(下层)土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施肥,6 年试验后无机磷形态分布特点为 Ca2-P,O-P(闭蓄态磷)含量表层高于 20~40 cm 土层;F3-P 相反,是下层高于表层。长期施磷表层和 20~40 cm 土层各形态无机磷以及土壤全磷均有增加,Ca2-P,Ca8-P,Al-P,O-P,Ca10-P 和土壤全磷均是表层增加明显,对 20~40 cm 土层影响小的特点;Fe-P 相反,是 20~40 cm 土层增加较 0~20 cm 显著,表明长期水旱轮作下,磷向下层移动。  相似文献   
95.
连续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在红壤旱地上连续施用磷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和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缺磷是石灰岩地区红壤的障碍因子,施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连续施磷能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磷肥与农家肥或绿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是改良培肥低产红壤,加强地力建设,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6.
精养鱼池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在精养鱼池中施用新型磷肥“鱼特灵”,使池水有效磷由10微克/升以下提高到30微克/升以上,有效氮明显下降,有效N/P保持在35~50:1,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增加。试验地浮游植物数量(Y)与总铵(NH_4-N+NH_3-N)(X_1)、NO_3-N(X_2)、PO_4-P(X_4)呈如下关系式:Y=55.94-0.67X_1-11.61X_2-47.95X_4(r=0.73,n=28,P<0.05)达到了增施磷肥,促进氮肥利用和浮游植物增殖,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初级生产力的目的。施用“鱼特灵”后,池塘平均净产增长11.6%,其中鲢、鳙净产增长13.7%。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品种及施用方式对灌耕风沙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不同磷肥在土壤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灌耕风沙土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对照(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滴施(APP-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并分析120 d时土壤有效磷与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5 cm土层,磷肥滴施处理(MAP-D、APP-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5~10和10~20 cm土层,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和APP-D处理相比,TSP、MAP-B和APP-B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这3种磷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施磷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各土层土壤无机磷总量。0~5 cm土层MAP-D和APP-D处理无机磷总量显著高于5~10和10~20 cm土层,而TSP、MAP-B和APP-B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影响。磷肥滴施处理下,Ca2-P、Ca8-P和Al-P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磷肥基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中Ca8-P和Al-P的比例。在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2-P、Ca8-P、Al-P和Ca10-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2-P、Al-P和Fe-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磷肥滴施处理后仅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磷肥基施处理可以提高整个耕层(0~20 cm)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建议滴灌棉田通过基施价格相对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可以人为扩展磷肥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相似文献   
98.
施用磷肥对杉木幼林土壤养分和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土壤立地大多供P不足,杉木幼林施用磷肥肥效显著。李贻铨等认为施P、K肥能促进杉木幼林生长[1,2];叶仲节认为幼林施P肥初期有效,施N无效,施K还会出现负效应[3]。作...  相似文献   
99.
《吉林蔬菜》2019,(1):42-42
1硝态氮肥的性状及施用,该类氮肥的氮素是以硝酸根离子的形态存在的,如硝酸铵、硝酸钙和硝酸钠等。硝态氮肥易溶于水,以硝酸根离子的形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可直接被蔬菜吸收利用。但硝酸根离子不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故易随水移动而淋失。若在土壤缺氧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使硝酸根离子形成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氮气等气体而挥发损失氮素。此外,这类肥料易吸湿,易燃,易爆。因此,在贮运中要注意防潮和防火,不要与易燃物混存。  相似文献   
100.
采用1/2 Hongland缺磷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的方式,利用水培法研究了在低磷胁迫下,不同浓度硝酸镧(0,20,50,100 mg·L^-1)浸种对2个品种(保红8824-17和白红4号)红小豆幼苗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硝酸镧浸种增加了2个品种红小豆幼苗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和根冠比、降低了茎粗,但2个品种随硝酸镧浓度增加表现的趋势不一致;随着硝酸镧浓度增加,保红8824-17的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白红4号的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下降,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上升;2个品种MDA含量都表现为随浓度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当浸种浓度为50 mg·L^-1时达到最低值;随着浸种时硝酸镧浓度的增加,保红8824-17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白红4号的叶绿素含量持续增大。综上所述,用硝酸镧对红小豆进行浸种可缓解低磷胁迫对红小豆幼苗生长产生的影响,最适浸种浓度为5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