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5篇
  27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通过秋水仙素溶液离体浸泡和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离体培养甜瓜单倍体芽两种方法诱导双单倍体,结果表明:浓度为0.025%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8 h效果较好,加倍率为13.7%。对双单倍体进行了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形态上双单倍体叶、茎、花等明显比单倍体大,与二倍体相近;双单倍体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单倍体。单倍体、双单倍体的EST同工酶谱表现纯合,比二倍体少2条带。  相似文献   
462.
[目的]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纺锤体的变化,为卵母细胞纺锤体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纺锤体变化。[结果]卵母细胞在25℃、20 min时纺锤体异常,25℃、30 min或4℃、10 min时纺锤体缺失;5、10、20和40μg/ml细胞松弛素B(CB)作用2 h未对纺锤体产生影响;卵母细胞在20μmol/L秋水仙素中作用1 h纺锤体异常,40μmol/L时作用1 h纺锤体缺失;在4%多聚甲醛中4℃条件下,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以固定时间为1~12 h效果较好。[结论]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纺锤体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体外操作时控制外部环境是保持卵母细胞纺锤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3.
红掌的多倍体诱导与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诱导红掌多倍体提供参考。[方法]以红掌气生根再生团块和幼苗为材料,以秋水仙素为诱导药液,采用浸泡法、培养基培养法和穿线法3种方法对再生团块和红掌幼苗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不同诱导方法、秋水仙素浓度和诱导时间对多倍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3种诱导方法都能得到多倍体细胞。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在0.1%~0.3%范围内时,多倍体诱导率随着诱导剂量的升高和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使用浸泡法处理气生根再生团块时,多倍体诱导效果最好,0.3%的秋水仙素处理再生团块7 h,诱导率可达63.3%。[结论]红掌多倍体诱导的最佳条件为:0.3%的秋水仙素浸泡气生根再生团块7 h。  相似文献   
464.
秋水仙素对刺葡萄的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葡萄(Vitis dabidiiFoex)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采取浸润法与注射法处理生长芽,观察其叶片与枝蔓的变化,测定其气孔、花粉与叶绿素,并进行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刺葡萄诱变效果良好,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最佳效果,变异率为33.3%;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枝条叶片增厚26.7%-32.0%,气孔密度减少,保卫细胞增大,花粉粒增大38.4%,节间变短,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染色体出现2n=4x=76及非整倍体现象。  相似文献   
465.
为了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测报和防治,采用定期挖根调查采样和ELISA检测方法,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侵染动态进行了研究。移栽后每周挖根调查结果和根、茎部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文山州青枯病重病田块,移栽后第5周根部样品首先检测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青枯菌)阳性,个别烟株根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7周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率达到50%左右、根部黑色坏死发病率开始快速上升,茎部无明显症状;移栽后第9周,根部发病率达到50%左右、个别烟株茎部出现黑色坏死症状。移栽后第12周,茎部青枯菌检出率、根发病率和茎部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根部样品青枯菌检出阳性、烟株根部显症、烟株茎部显症表现出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间隔约21d)。根青枯菌检出阳性时期和根黑色坏死的始发期可作为确定第一次施药时期的依据。对ELISA检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LISA检测为青枯菌阳性的样品,可分离到典型青枯菌菌落,分离物ELISA检测同样为青枯菌阳性。  相似文献   
466.
不同预处理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花生根尖为材料,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0,0.1,0.5,1.0,1.5 ,2.0g/L)、8-羟基喹啉(0,2,4,6,8,10mmol/L)和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1~3h,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剂对花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预处理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花生根尖细胞中期分裂指数和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均不相同.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时间2.5 h效果最好,获得了分散均匀的花生根尖细胞染色体的中期分裂相.  相似文献   
467.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的影响因素和主要诱变方法,概述了诱变植株在形态学、组织学、孢粉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特性方面的变化,并阐述了与之相应的鉴定方法;分析讨论了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四倍体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诱变葡萄四倍体及广泛开展葡萄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8.
以海滨雀稗Adalayd幼穗离体诱导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添加500~20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48和72 h后,离体筛选得到浅黄色颗粒状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植株,再生植株结实性调查结果显示,获得的1960株不同秋水仙素处理的再生植株和688株原始对照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经10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 h获得的2个单株上分别收获了4和3粒种子,500 mg/L秋水仙素诱变处理24 h获得的1个单株上收获到1粒种子;3个单株上收获的M1种子各取1粒播种于盆体,均可发芽成坪,分别记为SP2008-1、SP2008-2 和SP2008-3,M1种子苗上分别收获到了自交结实的M2代种子253,38和45粒,种子千粒重分别为0.471,0.440和0.496 g。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SP2008-1和SP2008-2染色体数2n=20,与原始对照Adalayd染色体数目相同,为二倍体;SP2008-3的染色体数为20和40条的分别占86.7%和13.3%,是二倍体和四倍体的嵌合体。RAPD检测结果表明,SP2008-1、SP2008-2和SP2008-3在分子水平上均与对照Adalayd存在差异,为自交结实型海滨雀稗体细胞突变体。  相似文献   
469.
本试验旨在探索更加优化的条件,使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经处理后更多的处于有丝分裂G2/M期。本研究分别采用秋水仙素和nocodazole试剂对绒山羊成纤维细胞进行周期同步化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2/M期的细胞数量并进行比对,观测最佳作用浓度。结果表明,秋水仙素的使用浓度不宜过大,且添加秋水仙素时间的不同也会对试验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在相同条件下,经nocodazole处理的绒山羊成纤维细胞周期同步化效果比秋水仙素好,最优的处理条件是300 ng/mL nocodazole处理成纤维细胞24 h,所得G2/M期的细胞所占比例为15.10%。结果提示,对于绒山羊的成纤维细胞来说,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时选择nocodazole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470.
[目的]通过多倍体诱导途径为香蕉育种提供新型种质资源.[方法]以抗枯1号香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CS)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多倍体诱导,探讨在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多倍体的获得情况.[结果]在未采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条件下,抗枯1号香蕉ECS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染色体数目自然变异,变异率为11.76%;而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苗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率介于76.92%~100.00%,且有少量的嵌合体再生植株;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及处理时间获得的再生苗数及其变异率不同,其中以0.1%秋水仙素处理12h的效果较好,共获得3株六倍体植株,且能得到大量非整倍体变异.[结论]通过秋水仙素诱导香蕉ECS获得再生加倍值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