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5篇
  27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常青云  朱莉思  曹鑫  刘本翠  张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63-9866,9875
[目的]明确各因素对秋水仙素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秋水仙素浓度、紫外线辐射单次时长及频数、温降单次时长及频数对秋水仙素诱导刺槐多倍体效率的影响。[结果]紫外辐射时长对秋水仙素诱导效率的影响最显著,80 s时膨大率最高,其次是浓度。各浓度组间膨大率呈周期性变化,随浓度增加整体略有上升。辐射频数和温降频数对膨大率的影响较小,分别以2、1次最好。温降时长以5 min最佳。不同辐射时长和不同辐射时间点的诱导效果有明显差异。单纯的紫外辐射不能诱导根尖膨大细胞加倍,不能降低秋水仙素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单次剂量2 min出现抑制效果,4 min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8 min生长停止。[结论]最优组合是0.3%秋水仙素,辐射40 s共2次,温度骤降5 min共1次。  相似文献   
502.
黄花菜圆球茎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再生苗加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黄花菜叶片、花葶、花梗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分割、继代培养于6BA2mg/1的MS培养基上,逐步形成圆球茎。在无菌状态下,以浓度0.05%的秋水仙素浸泡、棉花覆盖,或者用浸有加入2%二甲基亚砜的0.02%~0.05%秋水仙素溶液的棉花覆盖圆球茎,经24h处理后,除获得黄花菜多倍体试管苗外,还获得以下结果:(1)来源于叶片、花葶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比较稳定(2n=4x=44),而来源于花梗的圆球茎的多倍体苗染色体数目类型较多:(2)用多倍体试管苗叶片培养形成的圆球茎,以及分化多倍体苗的圆球茎继代培养可再生大量的多倍体苗,为快速繁殖黄花菜多倍体苗提供了有效途径;(3)在多倍体苗的形态上明显表现出多种类型,为选择提供了机率。  相似文献   
503.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幼苗为材料,在2~3叶期用0.06%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2.0%的二甲基亚砜(DMSO)通过浸根、滴注心叶和针刺生长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化学加倍,并对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率和致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针刺生长点的方法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率为23%,结实率为21.4%,致死率为16.3%。与其他2种化学加倍方法比较,不仅加倍率显著提高,而且所用的秋水仙素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504.
葡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染色体加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2,4-D6、-BA及秋水仙素的MS、B5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对颗粒状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在加有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诱导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均存在广泛的染色体变异,除2n=2x=38和2n=4x=76外,还有一些非整倍体细胞.其变异情况因品种、培养基而异.在加有20 mg/L秋水仙素,并附加1.0 mg/L 2,4-D和0.5 mg/L6-BA的B5培养基上,可获得加倍率高的愈伤组织;但诱导多倍化的愈伤组织均未分化成苗,这可能与愈伤组织染色体变异有关,或与诱导分化成苗的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05.
应用组织培养诱导白菜和莴苣四倍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两个白菜品种和两个莴苣品种作材料,报道了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处理诱导四倍体的结果。研究表明,用含秋水仙素的固体培养基处理带3-4片真叶的再生苗,丙从中诱导再生芽的方法效果较好。两个白菜供试品种莳菜,瓢儿菜和两个莴苣供试品种广东玻璃生菜,山阳一号的最高加倍效率分别为13.33%.6.52%,15.00%和2.94%。  相似文献   
506.
【目的】比较甘蓝单倍体植株(H植株)茎生叶及其愈伤组织的秋碱处理时间及愈伤组织大小对再生植株加倍效果的影响,筛选加倍效果最佳的秋碱处理时间与合适的外植体,为扩大甘蓝小孢子双单倍体植株(DH株)群体及提高甘蓝小孢子培养效率奠定基础。【方法】以3个甘蓝H植株(H10-23,H10-3和H10-5)的茎生叶为试材,用2.0mg/L秋碱溶液浸泡处理H植株叶片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以获得再生DH植株,设置15,30和60h3个处理时间,比较分析秋碱处理叶片外植体和愈伤组织的时间对加倍效果的影响;同时用2.0mg/L秋碱溶液处理大(直径≥1cm)、中(1cm直径≥0.5cm)、小(直径0.5cm)3种类型的愈伤组织30h,比较愈伤组织大小对加倍效果的影响。【结果】2.0mg/L秋碱处理甘蓝单倍体植株叶片外植体30h,可获得44.80%的平均再生DH株加倍率;2.0mg/L秋碱处理愈伤组织30h,可获得58.13%的平均再生DH株加倍率;2.0mg/L秋碱处理中等大小的愈伤组织30h,可获得51.11%的再生DH株加倍率。【结论】用2.0mg/L秋碱处理甘蓝H植株茎生叶及其愈伤组织30h,可获得较高比例的DH株。  相似文献   
507.
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浙皮1号植株,诱发产生农艺性状变异。然后通过对有益变异性状的选择、比较、鉴定,快速培育出丰产性明显优于亲本的二棱皮大麦新品种闽诱3号。经连续两年的省品种区试,闽诱3号比对照莆大麦4号平均增产7.6%;在较大面积生产上一般单产为3~4.5t/hm^2,比当地主栽品种莆大麦4号增产10%左右。同时由于闽诱3号麦苗生长快、繁茂性好、麦草产量高,且富含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以及SOD酶等,除供作传统的籽粒生产外,还是研制“麦绿素”等营养保健品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508.
通过与传统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相比较.概述了用秋水仙素诱发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的优点和具体的染色体加倍技术,探讨了秋水仙素诱发形成多倍体的细胞学机制,多倍体的鉴定方法,最后简述了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紫花苜蓿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09.
巨石斑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巨石斑鱼为材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外培养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巨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巨石斑鱼核型为2n=48=48t,臂数NF=48.  相似文献   
510.
染色体加倍后的茶树短穗嫁接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嫁接杂交是茶树无性杂交育种的又一种新方法,其程序是首先用秋水仙素动摇旧的遗传保守性,再用遗传性已经动摇的有机体接受穗/砧组合的内环境条件的蒙导教养,最终形成似砧型的茶树新品种。但又因秋水仙素对体细胞的加倍为同源染色体的加倍,而生长点整体细胞中各细胞核的加倍倍数又存在着差异,由此产生的嫁接杂交种可从遗传上解决茶树开花结籽的遗传特性,从而为人工培育高产型的茶树新品种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