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22篇
农学   386篇
基础科学   252篇
  577篇
综合类   3840篇
农作物   488篇
水产渔业   1358篇
畜牧兽医   315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49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15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对洞庭湖环湖丘陵区几种代表性稻田作物生产子系统生态经济功能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稻-稻-大麦”系统和”稻-稻-油菜”系统的物质生产功能及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强于“稻-稻-绿肥”系统。但能量转换功能则以”稻-稻-大麦”系统最优,“稻-稻-绿肥”系统次之,”稻-稻-油菜”系统较差。由于”稻-稻-油菜”系统能量转换功能弱的原因并非光能利用率低,而是生产投能转化率较差,这可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加以解决。从总体看,“稻-稻-油菜”和“稻-稻-大麦”系统的生态经济功能明显优于“稻-稻-绿肥”系统。  相似文献   
62.
《家畜生态》2004,25(3):76-76
稻田放养的鸭子肉味鲜美,市场售价普遍高于全用饲料常规养殖的鸭,正常情况下,每公斤销售价至少在10元左右,销路较好。早稻或晚稻插播后两星期,鸭子就可以下田养殖,而在稻谷收割前鸭就可上市销售。每亩双季稻田光养鸭收入在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3.
施用有机物对水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4.
65.
66.
1选用良种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力强的优良品种,每667m2稻田养25只鸭。2小鸭饲养在插秧前10d进小鸭,小鸭全部打防疫针,饲养方式与普通养殖方式一样。3围田放养选择近屋的田块,四周用网拦好,此外还应在田边挖水凼、搭小棚,以利鸭子活动。在插秧后15d将小鸭放到大田饲养,田中保持一定的水深。4补充饲养小鸭放入大田后,早、晚各喂1次。白天可促使鸭子到田中自由寻食。随着鸭的生长,所喂食料应逐渐增加。5巡田管理鸭苗放下田后应加强巡田管理。加强水层管理,水稻分蘖期保持浅水,拔节、孕穗、抽穗期需水量大时,可灌10cm深的水;检查稻田病虫…  相似文献   
67.
目前,那坡的渔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稻田养鱼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山区渔业发展之路.坡荷乡地势相对高于全县的其他乡镇,年平均气温较低,具有高寒山区的气候特征,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北",全乡的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稻田每年只能进行中稻生产,闲置的时间长.在坡荷乡果巴村,笔者发现有一种农民自创的"一稻一鱼"的冬闲稻田养鱼模式.该模式利用中稻收割后长达7~8个月闲置时间,将稻田改造成适合养鱼的季节性池塘,进行稻鱼轮作.为了探索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途径,经过可行性分析,2005年,在坡荷乡果巴村汤达屯农民隆某的稻田进行鱼、鸭子的立体养殖试验,形成了"稻--鱼鸭"稻田生态养殖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8.
69.
The mechaniz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comparatively long and an undulating process. The full-scale making of mechanization of irrigated rice cropping regions was started at the mid 1960's, later than that of upland cropping and its average level of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also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country. During this peiod, however, a series of mechines were created, which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cropping regions in China, and the foundation was laid for the later paddy field machinery. For example, transplanting machine (created in 1956), boat—shaped tractors (1961), paddy field ploughing and harrowing serial (1974), and single wheel plowing machines (1979) etc.  相似文献   
70.
四川盆地稻茬麦免耕栽培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