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00篇
  251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瓜银叶突变体48a是在嫩食型中国南瓜中分离筛选到的稳定遗传自交系,银色叶不仅可以作为标记性状应用到育种中,还可为南瓜抗虫、抗病、耐寒等一系列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笔者对银叶突变体的表型特征及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植株整体长势、熟性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成熟叶片正面全部呈银灰色,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叶片上表皮细胞与栅栏细胞间明显剥离,存在明显的空隙。利用突变体48a和野生型49a南瓜自交系构建的六世代遗传群体,调查发现F2的绿叶与银叶符合3∶1的分离比,回交群体BC1P1分离比符合1∶1,表明南瓜银色叶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茄子叶色黄化突变体chl234及其叶色正常的野生型为试材,比较发现:chl234从子叶期开始出现黄化现象,整个生育期真叶呈黄色,子叶变小,始花期延长,而始花节位、生长势、果实大小和种子大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在苗期、门茄开花期和四门斗开花期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在苗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四门斗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气孔导度显著低于野生型;chl234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垛叠数较少,基粒排列不整齐。利用6个遗传分析群体对chl234叶色黄化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叶色黄化性状受隐性细胞核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突变体库是大豆农艺性状变异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选育新品种资源和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综述了几种常用大豆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及其构建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一些突变体库构建的新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这些新方法在大豆突变体库构建应用中进行了展望,为大豆育种实践和基因功能研究拓宽思路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435-1439
运用PCR技术扩增突变体黑羽鹌鹑MHC classⅠ基因第4外显子296bp,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有18个突变位点,且均为多态基因座。试验鹌鹑3次感染新城疫病毒F48E9后产生的抗体与18个突变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2,4,6,13,14,15突变位点各基因型之间抗体水平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这些基因位点可作为抗病力的主要候选基因,为鹌鹑进一步抗病育种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晴(Wt)和光敏色素A、B的突变体(phyA,phyB)3个水稻(Oryza stiva L.)粳稻品种为试材,检测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并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稻MAPK基因OsMPK14在叶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敏色素A和B的突变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MPK14基因在3个水稻品种的叶片中具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在Wt和phyA植株叶片中的表达呈现出波动性,而在phyB中随着生长进程的延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向遗传学方法,以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SCRGVG UAS∶∶axr3-1为材料来进行EMS诱变。通过外源施加激素DEX诱导GVG/UAS系统启动axr3-1在静止中心表达,导致静止中心发生分裂。通过构建EMS突变体库,得到2 616份M2代候选突变体家系。对M2代种子进行初筛得到43个候选家系。经过复筛,获得22个具有稳定表型的突变体家系。根据表型相似性将候选家系分为5类,共6组。将候选家系进行组内杂交,根据F1代植株表型是否与亲本相似,获得2对等位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将为研究干细胞小生境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优良的叶片形态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株型,提高光合效率。为了研究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自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个叶片半卷曲的卷叶突变体(roll leaf mutant,命名为rlm1),突变体rlm1主要特征为成熟叶片沿中脉向内卷,叶片最终卷成直立半圆筒状,叶片卷曲度达0.64,叶片直立参数达95,且光合效率显著优于野生型。通过图位克隆技术,确定突变体rlm1突变位点位于LOC_Os03g06654基因的第1个内含子,LOC_Os03g06654基因编码黄素单氧化酶(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RT-PCR表达分析表明LOC_Os03g06654基因因T-DNA插入而导致完全失活。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卷叶基因Os COW1(Constitutively Wilted 1)为等位基因,而且突变体rlm1所表现的农艺性状均佳,可期待利用该突变体进行高光合的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8.
冯家瑞  陈超 《作物学报》1994,20(6):755-757,T001
本文是对一个茎秆无韧性高梁突变体的研究。该突变体与普通高梁杂交,F1茎秆有韧性,F2有韧性与无韧性,分离比例为3∶1,BC1分离比例为1∶1。表明无韧性属一对隐性基因遗传。突变体茎秆和叶片组织结构松散,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低,糖和淀粉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花器官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界中雌性不育现象普遍存在,迄今已在小麦、水稻、苎麻、油松、桔柑等作物中发现了雌性不育突变体[1~5],并对雌性不育的机理、遗传、应用进行了研究[6~11]。1996年我们在油菜育种圃甘蓝型黄籽油菜宁油10号株系中发现了3株异常株,每株只结几个角果,角果肥大且角粒数只有1~5个,后来研究证实为雌性不育突变体,定名为FS1。雌性不育系作父本与母本混播,应用于杂交油菜制种可缩小父、母本间传粉距离,增加母本播种量,从而提高制种产量和纯度。初步研究表明,FS1天然授粉、套袋自交、剥蕾自交结角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为1.30-2.07粒,其雌性不育性可以遗传,花粉育性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正常,为2n=38,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有关研究另文报道)。为了解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1的雌性不育机制,本文从形态结构方面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棉花矮化品种具有抗倒伏能力强、适宜密植及机械化管理的特点,对于减小劳动强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矮化突变体在矮化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茎的生长及激素调控的重要基因资源。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棉花矮秆突变体发现的报道,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了遗传方式、矮化机理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