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00篇
  251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W25 was a gamma-irradiation induced albino rice mutant line. which only expressed in the special temperatures (see figure ). At 30℃ and 35℃ the seedling leaves of W25 showed greenish or normal green, hut they exhibited albino at 25℃, which could be greenish after the fourth lear extension and recovered to be normal green at the sixth leaf age stage.  相似文献   
32.
我国柑桔生产中温州蜜柑占的比重很大,但在品种组成上以中晚熟为主,为了优化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供应期,各地都开展了以早熟优质为目标的选育工作。我校在1980年以富川枝条为材料,采用60Co-r射线进行辐射,然后进行嫁接繁殖。十多年来我们对辐射后代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从中选出了两个高糖早熟突变单株(以下简称M1、M2)。本研究以这两个高糖早熟突变单株和它们各自的嫁接后代(以下简称GM1、GM2)以及对照宫川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三年的观察分析,来证实突变性状变异的显著性和稳定性,为更好更早地利用这一有利突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以纹枯病菌培养液的粗提毒素为筛选剂,筛选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通过在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分别加入不同体积分数的粗毒素进行试验,确定筛选的最适体积分数为0.10~0.15,筛选后获181株R1植株和189株未经毒素处理的胚培养植株.用菌核接种法分别对R1、R2及R3代植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筛选的R1植株的平均抗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而R2、R3代植株的抗性亦优于供体亲本及未经筛选的胚培养对照  相似文献   
34.
六倍体小黑麦矮秆突变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倍体小黑麦“冬/春”杂交组合“6713.12/STIER‘S’”F6代种子经^60Coγ射线处理,在M2代分离出少数半矮秆突变体,其中3个单矮秆突变体系统在M4代分离出少烤矮杆突变体,在M7代选育出7个矮秆突变体株系。这些突变体与原亲本“6713.12/STIER‘S’”F6在一些性状上有所不同,株高和育性的差异尤其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35.
一个对播种期反应敏感的不育大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玉华  袁建中 《作物学报》1998,24(6):1010-1013
Brim和Young最早发现并报道了大豆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突变体,即msl系统(Brim and Young 1971)。其特点是雌性大部分可育,雄性几乎完全不育;产生大量双胚苗(Kenworthy等,1973);由减数分裂的异常引起(Albertsen,1976)。此外,在大豆中还发现了其它完全或部分雄性不育突变。这包括Arkansas部分雄性不育(Cavines等,1970;Cavines and Fagala,1973)、ms2突变休(Bernard and Cremeens,1975)和Wabash雄性不育(Chaudhari and Davis,1977)。Palmer证实,在msl位点的4个独立突变均引致雄性不育(Reid G. Palmer等,1978)。作者曾对一个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大豆的发现、特征及表现进行了描述,并进行初步遗传分析(Yuhua Peng el al.,1993)。本文对一新的不育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37.
对拟南芥野生型Ws及其突变体PLDα1(phospholipase D)的种植方法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ABA处理对其抗氧化酶系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形态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表现出对ABA反应敏感性的降低。ABA处理24 h后,野生型的SOD酶和POD酶活迅速发生变化,丙二醛含量迅速升高,而突变体变化较平缓,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38.
辐射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的RAPD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种标记方法的广泛使用极大地加快了新品种的选育速度。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分子标记(RAPD)因其灵敏度高、速度快,可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标记且费用和技术难度较低,易于应用而倍受青睐[1],已在植物亲缘关系与品种鉴定[2~4]、遗传多样性检测[5,6]、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7]、辅助选择育种[8,9]、育种材料的早期的选择、突变体的鉴定等方面得到了较多的应用[10~13]。由于突变体是植物基因组(达2 0×109bp)少数位点发生突变的结果,1个随机引物仅能检测基因组的极少部分,因而突变体的检测相对困…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电镜对拟南芥野生型及epn型突变体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进一步研究(此突变体的特征是花粉从游离核时期就具有多核、多沟并有分枝的花粉管),值得注意的是突变体在发育至四核花粉母细胞时期,在整个母细胞原生质膜外开始形成小孢子的外壁(与野生型晚期四分体内单倍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外形成的外壁相同),此外,在突变体小孢子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也未见到正常四分体的出现。因此,设想具有两个营养核、两个生殖核的突变体的大花粉直接由非正常的四核花粉母细胞形成,突变体发生缺失的时期在前减数分裂期或减数分裂Ⅱ  相似文献   
40.
[目的]水稻早衰突变体是研究水稻衰老机制的良好载体.定位和克隆水稻早衰相关基因,有助于理解水稻早衰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制,为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EMS化学诱变处理粳稻云引,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早衰突变体w14,与日本晴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并在群体中各选择100个隐性单株和显性单株的DNA等量混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