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00篇
  251篇
综合类   917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K+含量与SOD活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比较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的钾离子含量及其与S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之间钾离子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耐盐性强的RH8706-49含钾量最高;分别为耐盐性差的H8706-34、H8706-58的3.572倍和3.167倍。小麦功能叶片的SOD活性与钾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进而表明,小麦耐盐性强弱与旗叶叶片含钾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钾可能参与了SOD的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72.
李学渊  刘纪麟 《作物学报》1993,19(6):509-514
研究了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对玉米籽粒粒重及营养成份的影响,探讨了这些互作效应对玉米品质育种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大幅度降低籽粒百粒重,增加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组成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受基因互作影响较大。籽粒发育过程中双突变体一般表现为:粒重早期与正常型及单突变体相差不多,但后期增长缓慢;淀粉、醇溶蛋白早期含量较低,后期增长幅度亦较小;蛋白质含量下降量较小;可溶性糖及还原糖早期含量较高,后期下降速度随时期或基因组合而异。研究表明,su_1基因与sh_2、bt_2基因互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籽粒营养成份,对玉米品质改良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但提高粒重是这类基因互作效应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水稻极度分蘖突变体的分离和遗传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EMS诱变处理栽培稻粳灿89(Oryza sative L.indica JX89)种子,从M2代植株中筛选得到一株突变体,其植株形态表现为叶细、色淡、植株矮化和极度分蘖。在将近一年的营养生长过程中,分蘖总数达到2000多个,命名为极度分蘖突变体(Excessive tillering mutant)ext37.ext 37自交所得M3和M4代植株表现同一表型。突变体自交及其与JX89和丰矮占5号(FAZ-5)发杂交F1、F2代结果表明该突变为显性遗传方式,可能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为了观察突变基因对下游基因表达影响的程度,取生长期44天的亲本JX89和突变体ext37的节间分生组织提纯细胞总RNA,进行基因表达谱差异显示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亲本的基因表达模式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可能是处在上游调控基因的突变影响了下游许多基因的表达。目前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74.
水稻PCD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在植物的发育、抗病及植物与环境互作等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学者发现的特殊的水稻细胞死亡控制突变体3037(M)为材料,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 (共计159个微卫星引物) 技术对突变体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该突变体PCD基因位于水稻的第8染色体和第12染色体,为下一步精细定  相似文献   
75.
水稻空间诱变的遗传变异及突变体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搭载“神舟三号”航天飞船的水稻纯合种子在返回地面后SP3代种子出现颖壳、茎杆和叶片的主脉变异为金黄色的突变体,其他性状无明显变异,经遗传分析,颜色变异属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变异。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航天诱变的水稻突变体进行基因组对比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电泳寻找突变体(黄金1号)多态性DNA片段,经过一系列引物筛选,找到了5条多态性DNA条带,对开展突变体基因功能研究和杂交水稻聚合育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抗盐小麦突变体的诱变筛选及其抗盐性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X射线辐照前用修复抑制剂咖啡因预处理或辐照后热处理诱变冬小麦萌发种子,X射线剂量8.6Gy,剂量率2.15Gy/min。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进行抗盐突变体的筛选。3个原始品种的诱变处理对比实验表明,相对于单纯的X射线2,X射线分别与咖啡因以及热复合处理,能够显提高小麦萌发1.9%NaCl溶液中生长15天的苗存活率。将在1.9%NaCl溶液中生长15天存活的小植株移植到人工气候室中加代繁殖。  相似文献   
77.
辐射诱发梅发(Prunus mume Sieb et.Zucc)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牛传堂  何道一 《核农学报》1995,9(3):144-148
用^60Co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送春、宫粉、骨里红等5个梅花品种的夏季芽条,随即芽接。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适宜剂量为20-30Gy。在30Gy处理的送春试材中,发现了一个节间比亲本紧凑、叶形呈披针状的突变株,但花态和花色均无明显变化,连续4年转接繁殖,突变体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8.
在对籼稻缙恢10进行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后的群体中,发现一个花器官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内稃扭曲并呈现外稃化特征,浆片数目增加且呈现稃状特征,雄蕊数目减少至1~4个,部分雄蕊的花丝呈现浆片化特征,暂将其命名为水稻颖壳扭曲突变体palea distortion 1(pd1)。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个隐形单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将PD1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的RM13693和RM1393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25cM和3.90cM。该研究结果为PD1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在对釉稻缙恢10进行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处理后的群体中,发现一个花器官突变体,主要表现为内稃扭曲并呈现外稃化特征,浆片数目增加且呈现稃状特征,雄蕊数目减少至1-4个,部分雄蕊的花丝呈现浆片化特征,暂将其命名为水稻颖壳扭曲突变体palea distortion 1(pdl).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个隐形单基因控制.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将PD1基因定位在第2染色体的RM 13693和RM1393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25 cM和3.90 cM.该研究结果为PD1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番茄愈伤组织和植株耐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份野生种和4份栽培种的研究证明,子叶,下胚轴和叶片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对NaCl的反应是一致的,将4份野生种和2份栽培种带有2叶一心的小苗扦插于附加不同浓度NaCl的MS培养基中,发现在150mmolNaCl处理10d时,1号,2号,3号和4号材料的相对生根率分别为65.8%,87.5%,86.8%和100%,4份野生种在附加有75 mmol/NaCl的 培养基上的生长优于对照,随着NaCl浓度的不断提高,株高和叶片数都表现下降,3号材料下降幅度最小,当NaCl浓度提高到300mmol时,4份野生种的鲜重可达对照的0.90倍,1.07倍,1.60倍和1.53倍,而]2份栽培种则为对照的0.55倍和0.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