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45篇
农学   221篇
基础科学   68篇
  133篇
综合类   112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434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袁莉  于磊  王许军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8,25(12):71-74
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0.100、0.050和0.025 g/mL)的苜蓿Medicago sativa茎叶提取液对棉花Gossypium spp.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以探明紫花苜蓿对棉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用生长第2、3和4年的苜蓿的提取液处理棉花种子,不同处理下棉花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对棉花种子抑制作用最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苜蓿提取液成分,发现生长不同年限苜蓿提取液中酚酸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生长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根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根的提取液>生长第3年苜蓿根提取液。  相似文献   
992.
紫花苜蓿前两茬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第一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以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1加强水肥管理,保证苜蓿生长需求一般5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厘米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当浇灌,水量不宜太大。喷灌约4-6小时即可。紫花苜蓿第二茬生长期短,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比第一茬有更多的营养积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磷素对紫花苜蓿镉累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中苜一号)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设置不同磷水平(0、40、80、160、240、300 mg·kg-1)和镉含量(0、2、20 mg·kg-1),分析紫花苜蓿生物量、镉含量、镉亚细胞分布、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镉处理下,随施磷水平的增加,紫花苜蓿地上部、地下部镉含量最多降低了41.7%和39.2%;生物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未添加镉处理相比,低含量(2 mg·kg-1)镉处理时,紫花苜蓿生物量最多增加了28.8%,高含量(20 mg·kg-1)镉处理时,生物量最多降低了9%;随着镉处理含量的增加,紫花苜蓿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增加,POD和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镉含量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次序为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细胞壁镉含量占比最高达...  相似文献   
994.
解璐毓 《花卉》2022,(4):187-189
本文综述了人工复垦造林技术,分析了煤矸石山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筛选原则,介绍了潞安王庄煤矿三座复垦年限分别为11年的西矸石山、6年的北矸石山、3年的深沟壑矸石山的基本情况、煤矸石山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常用的乔灌木及草本花卉、植物配植模式及生态群丛、煤矸石山施工注意事项,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为了研究土壤磷肥和盐分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磷营养和耐盐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向[XC<0.TIF>;% 102% 102]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磷肥(0,40,80,160 mg/kg,以KH2PO4的形式添加)和氯化钠(0,0.4,0.8,1.6 g/kg)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甘农七号"。[结果] 紫花苜蓿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均随着磷肥施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盐分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施磷时植物的磷吸收量增加,当磷水平为160 m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均达到最大。添加盐分抑制对磷的吸收,当盐水平为1.6 g/kg时,根、茎、叶的磷含量与不加NaCl时相比显著减少;与不加磷肥时相比,酒石酸含量随着磷肥水平升高而减少,外源盐分添加显著增加紫花苜蓿根际酒石酸的含量;大部分处理的根际pH与非根际pH相比均降低,在盐胁迫的情况下土壤pH的降低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植物对磷的吸收;高剂量(160 mg/kg)的磷肥添加使紫花苜蓿的磷吸收效率、磷利用效率均显著降低。[结论] 土壤磷肥与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盐分增加加剧植物磷缺乏,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并提高其在盐渍土壤中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6.
豆科植物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在紫色土区的适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L.‘Sanditi’)为研究对象,紫色土为基质,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进行渍水和生物炭添加(0.5%,质量比)处理,研究植物株高、根长、生物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等。结果表明:渍水处理仅增加植物茎长和全长;生物炭添加处理增加植物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降低植物根茎长度比、根冠比和CAT与POD活性,且上述效应在渍水条件下也同样存在;生物炭添加对CAT活性影响的时间长于POD。综上,紫花苜蓿能适应一定的渍水环境,生物炭可作为紫色土渍水环境的改良剂,并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与生物量的累积。本研究为紫花苜蓿在南方湿热地区种植与管理提供了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7.
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通过第2茬苜蓿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紫花苜蓿耗水特性、鲜草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显著低于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百分率的变异系数,表明土壤贮水利用率的可调控幅度不是很大;适量灌溉的W3处理(灌水6次,灌水量100 mm)的灌水量、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分别为42.6%、45.67%和11.73%,灌水量多的W6处理(灌水6次,灌水量210 mm)分别为76.43%、39.01%和-15.44%,与W6处理相比,W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百分率.灌水量均为100 mm的条件下,W3处理的耗水量显著高于W2处理(灌水3次),W3处理的耗水模式与苜蓿需水规律相吻合,这是其水分利用效率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四川省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紫花苜蓿的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用菜用、蜜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以解决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生产,管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扩大紫花苜蓿在四川的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999.
为修复冀北退化草原生态,该试验在丰宁县外沟门草原设置了5个施氮水平(0、60、120、180、240kg/hm2),以紫花苜蓿、苇状羊茅单播和混播(1∶2、1∶1、2∶1)改良草地。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单播和混播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及混播物种的竞争关系,为建植高产、稳定、可持续的混播草地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施氮水平和混播方式显著影响牧草产量。混播相较于单播,具有较大产量优势。混播比例对种间竞争关系有直接影响。施氮量从60kg/hm2增加到120kg/hm2时,产量和增产率急剧增加,随着施氮量的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增产率增长变缓。施氮量为240kg/hm2时,不同播种方式牧草产量均达到最大。紫花苜蓿对氮肥的响应弱于苇状羊茅,紫花苜蓿对于苇状羊茅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混播草地中苇状羊茅比例越低,种间竞争作用就越强烈,减少竞争力较强的紫花苜蓿比例,有助于种间关系共存稳定。因此,在丰宁半干旱草原地区,建植第1年施氮量为120kg/hm2,紫花苜蓿、苇状羊茅1∶2混播时,可以实现最优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在哈尔滨地区,对当年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不同刈割次数处理,越冬期间取样测定其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刈割次数与紫花苜蓿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刈割次数与紫花苜蓿越冬率也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对哈尔滨地区春季种植的苜蓿,以当年8月初刈割1次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同时当年也能获得一定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