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3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林业   1312篇
农学   1085篇
基础科学   381篇
  881篇
综合类   7306篇
农作物   572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5493篇
园艺   1433篇
植物保护   138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527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523篇
  2015年   627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145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1017篇
  2005年   1096篇
  2004年   985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98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11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7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张桂荣  李敏 《土壤》2007,39(5):806-812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牧草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肥还园3种利用方式均能较清耕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密度,稳恒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除全P与纤维分解菌、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为负相关外,其余养分与生物因子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存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的42%氟啶草酮悬浮剂的最佳剂量,杂草的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安全评价。【方法】采用田间与室内结合方法,在不同浓度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条件下,分析其对棉田杂草防效、杀草谱以及对棉花出苗率、株高、产量等的影响。【结果】42%氟啶草酮悬浮剂对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有较高的杀草活性,EC50分别为17.58、17.68、16.87和16.44 mL/667m2。药剂的最佳组合为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90%以上,且要优于禾本科杂草,该组合对苘麻和田旋花的防效低于59%;42%氟啶草酮悬浮剂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对棉花的株高、鲜重、果枝数、单铃重、籽棉产量没有影响,出苗率在42%氟啶草酮悬浮剂(40~200) mL/667m2+33%二甲戊灵乳油的药剂下下降到90%以下。【结论】复配药剂的最佳浓度是42%氟啶草酮悬浮剂(35~40 mL/667m2)复配33%二甲戊灵乳油(200 mL/667m2);42%氟啶草酮悬浮剂单剂用量高于35 mL/667m2时对棉田主要阔叶杂草龙葵,反枝苋、灰藜、马齿苋具有良好的防效,有较高的杀草活性,防效达到90%以上;复配药剂中42%氟啶草酮悬浮剂浓度在40 mL/667m2以上时棉花出苗率下降到90%以下,但是对棉花产量,株高、鲜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实现“化肥零增长”行动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目标为统领,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逐步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生产、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植物源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多靶标协同除草效果的研究分析,为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延缓除草剂抗性的发生与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室内和田间生物测定方法,评价了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精喹禾灵、二甲四氯钠和敌草快)复配制剂的联合作用效果。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羊脂酸与精喹禾灵、二甲四氯钠和敌草快按不同比例混配后,对各供试杂草表现为加成或增效作用。羊脂酸与精喹禾灵以37.22∶1或2.32∶1比例混配,与二甲四氯钠以1.91∶1比例混配,与敌草快以2.68∶1比例混配为最佳混配比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当羊脂酸与3种商用除草剂以最佳复配比例混用时,混配防效均优于其对应单剂的防效。羊脂酸和3种商用除草剂多靶标协同作用,结合了4种单剂的优点,对禾本科、阔叶杂草等农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中华结缕草3种不同外植体对不同浓度潮霉素溶液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华结缕草不同外植体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种子经50 mg/L潮霉素处理3周后,发芽率极显著减少,只有6%;愈伤组织经20 mg/L潮霉素处理3周后褐化率达到62%;离体叶片经50 mg/L潮霉素处理7 d后,黄化面积率超过85%。故中华结缕草的种子、愈伤组织、离体叶片在遗传转化中适宜的潮霉素筛选浓度分别为50、20、50 mg/L。  相似文献   
996.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是鄱阳湖区禾本科蜈蚣草属多年生乡土草种,因其具有株体低矮、耐旱、耐贫瘠、生长迅速、覆盖度高、耐粗放管理等特点,利于堤防维养和汛期查险,在堤防安全防护和景观生态护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与杂草高峰期重叠,极易因杂草滋生而导致建坪失败。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鄱阳湖区堤防杂草种类调查,提出未来在鄱阳湖区堤防建植假俭草草坪的强危害重点防除草种和弱危害非重点防除草种分类。并结合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期杂草控制实践和国内外有关假俭草草坪杂草防除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鄱阳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建植前的土壤处理、建植初期杂草芽前防除、草坪成坪初期杂草处理和假俭草休眠期的除草处理等4个时期草坪杂草防除方法,为减少杂草危害、建植高质量湖区堤防假俭草草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茭草淹水还田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Eh、pH值、溶解性有机碳(DOC)和金属离子浓度以及土壤磷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茭草淹水还田可增强土壤的还原作用,提高上覆水和孔隙水中DOC的浓度,从而促进土壤中氧化铁结合态磷的溶解,增加向上覆水中磷的释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茭草淹水还原过程中Eh和溶液中DOC浓度的变化是引起上覆水磷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茭草还田前期可显著增加茭白田上覆水中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998.
选用13%氰氟·吡啶酯乳油等新型茎叶除草剂及其组合用药,在单季直播稻田稻苗3叶期进行茎、叶喷施防除抗药性杂草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3%氰氟·吡啶酯乳油80 mL/667 m2+10%氰氟草酯乳油100~150 mL/667 m2组合施用,对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千金子及其他杂草具有较理想的防除效果;10%恶唑酰草胺乳油160 mL/667 m2足液喷施,对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千金子防除效果理想;10%恶唑·氰氟乳油170~200 mL/667 m2,对抗药性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异型莎草等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稍差。药后13 d,参试药剂各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为96.8%~98.8%、对总草的株防效为85.0%~98.0%;药后30 d,参试药剂各处理对稗草的株防效高达97.2%~99.0%、鲜重防效高达95.4%~99.5%,对总草的株防效高达94.1%~98.1%、鲜重防效高达94.6%~99.2%,但田间残留稗草仍能造成危害。提出了直播稻田抗药性稗草防除控草对策。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3∶1.5)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灯(360 nm)下检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色谱柱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10μL进样,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建立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药材薄层鉴别方法以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金线草药材进行薄层鉴别,斑点清洗,分离度好,能有效鉴别出金线草。同时,在30 min内完成对3种黄酮成分的分析,各成分间均达到基线分离,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100.80μg/mL(r=0.999 4)、25.50~758.86μg/mL(r=0.999 8)、2.62~250.48μg/mL(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42%、101.21%、97.92%。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组织培养是粗肋草种苗快速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研究红叶粗肋草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影 响叶色的因素,保持其叶片色彩的红艳度,并为进一步稳定红叶类粗肋草高效组培技术及调控叶色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以红叶的广花红粗肋草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的增殖培养基、增殖方式、光照强度、光质等因 素对粗肋草叶色的影响。【结果】采用增加 0.5 g/L K2 SO4 的改良 MS 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广花红粗肋草增殖分 化苗植株更健壮、叶色更艳丽,移栽成苗率为 90.00%;相比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利用丛生芽增殖的组培苗叶色 更稳定、移栽成苗率更高;增殖阶段和生根阶段的光照强度为 4 000 lx 时,红色斑块面积增大,移栽成苗率更高, 为 88.89%;在红光︰蓝光 = 3 ︰ 7 的光质条件下培养,叶片叶绿素总含量最低为 0.037 mg/g,花色素苷相对含量 最高为 0.399 Units/g,叶片颜色红艳。【结论】利用改良增殖培养基、采用丛生芽增殖方式,通过调节光照强度、 改变红蓝光质比,能有效保持红叶粗肋草的叶色红艳度和提高组培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