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63篇
  29篇
综合类   753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429篇
畜牧兽医   168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疣纹蝙蝠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疣纹蝙蝠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申国涛,毕湘虹,顾香凤,原兴才,王淑兰,宋秉千(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望奎县林业局病防站)疣纹蝙蝠蛾(PhassusexcrecrnsBuller)是水曲柳、杨树等的重要蛀干性害虫。幼虫危害枝干,在髓部钻蛀坑...  相似文献   
12.
枣疯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在封龙山枣区以成虫在松、柏树上越冬后,于4月中、下旬飞往桑、构树上繁殖一代,5月底第一代成虫飞往枣林,在枣林最多繁殖3代。9月下旬开始,末代成虫飞往松、柏树上越冬。采用手术治疗疯病树和药剂防治媒介昆虫相结合的措施防治枣疯病,3年来效果满意。防治区原有病株21株,挖掉15株重病株,6株轻病株恢复了树势,未增新病株,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为零,控制住了枣疯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纹鳢(Channa strtatus)属鳢科鱼类,原产泰国,又称泰国纹鳢。体型似广东“生鱼”,肉多骨少味美,营养丰富。纹鳢广泛分布于淡水的浅水水域中,是一种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鲜,耐低氧的优良养殖品种。我所于1990年首次从泰国引进,1991年自然繁殖成功。现将纹鳢苗种培育试验结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材料:本所自然繁殖的纹鳢鱼苗及培育的鱼种。试验设备:六个面积为7×4m~2的水泥池,水深0.6~0.7m;遮阴薄膜;精确度为0.1g的电子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解决整体叶轮扭曲叶片型面的精加工难题,本文进行了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的基础研究.在分析平行直纹展成电解磨削整体叶轮扭曲叶片的过切误差、得到过切误差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用圆锥磨轮和组合式五轴联动数控方案来消除过切误差的方法.文中还介绍了数控展成电解磨床的结构与运动、经济型多轴数控系统及其联动控制方法,并建立了电解磨削非平行直纹展成曲面的数学模型,开发了五轴联动数控展成电解磨削自动数控编程系统,对航空发动机整体叶轮的叶片型面进行电解磨削.结果表明,加工效率比手工修磨、抛光提高了1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19.
早期落叶病、轮纹烂果病、霉心病,是当前 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地影响着苹果的 产量和品质。过去常用的杀菌剂,由于抗性的 产生,防治效果逐年下降。2003—2005年我们用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制和生产的新型、广谱 性杀菌剂-10%杀菌优(有效成分是10% Toshin),在泾阳、三原进行了田间防治苹果病 害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家蚕蛹在复眼着色期,经4℃冷藏24小时后,可被Ac NPV(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在蛹体内复制出的多角体大小差异较大,且比在昆虫Sf—21细胞中繁殖的Ac NPV和在蚕蛹体内形成的Bm NPV多角体小。在蛹体内繁殖的Ac NPV的游离病毒可以回返感染Sf—21细胞。由蚕蛹内分离的Ac NPV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野生型的Ac NPV相同。以上结果证明Ac NPV可以在蚕蛹体内复制。含HBsAg基因(人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Ac NPV亦可感染家蚕蛹,并能正确表达外源基因。此外,还发现化蛹后第2天的家蚕蛹被注射约5×10~5PFU的Ac NPV,可诱导“人工滞育蛹”现象的发生,在25℃经过30天后蛹仍存活,发育停滞在复眼着色前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