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7篇
  45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14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分析危害棕榈科Palmae植物的一种重要入侵食叶害虫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单倍型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分布特点,揭示椰子织蛾入侵我国的虫源信息。【方法】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分析16个地理种群共计172个样本,比较椰子织蛾印度种群和入侵地(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种群的遗传关系。【结果】片段长度为625 bp的172条序列共鉴定出12个单倍型,包含15个变异位点,构成2个明显的单倍型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由11个单倍型(IN1~IN11)组成,均来自印度种群,单倍型IN1是6个印度种群的共享单倍型,IN2~IN11为独享单倍型;另一个分支为单倍型HAP,由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种群共享;HAP与11个来自印度的单倍型IN1~IN11均存在4个变异位点。【结论】入侵地区的椰子织蛾种群来自同一基因型或者具有相同的入侵源;椰子织蛾种群入侵后受环境选择压力,在新栖息地产生新的突变或杂交。  相似文献   
22.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IR 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fected by Brucellamelitensis (16M), the AIR domain of Tecpr1 gene of murine macrophages RAW264.7 were knocked down (I-A), overexpressed (O-A) and reversed (OA-IA). Using the chlorine fluorescein (DCFH-DA) as a probe, we detected the variation of ROS production and mitochondria distribution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W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NLRP3, ASC and Caspase-1 by qRT-PCR and the expression changes of IL-18,IL-1β and Caspase-1 in host cells by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6M could stimulate RAW264.7 cells to produce ROS by time-dependent pathway, and I-A group and O-A group showed more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The results of qRT-PCR and ELISA suggested that it had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LRP3, ASC,Caspase-1 and IL-18, IL-1β and Caspase-1 in cells of different groups. Tho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AIR gene deletion, the release amount of ROS changed, mitochondrial clustered abnormally, and AIR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inflammasomes and inducti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s.  相似文献   
23.
非洲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是一种濒危海鸟,也是动物园展出的重要物种。上海动物园从日本和荷兰引进非洲企鹅,种群不断扩大,并成为国内种群发展的基础。但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结构了解很少,无法开展有效的遗传管理。本研究分析了上海动物园39只非洲企鹅的mtDNA D-loop区430 bp序列,并与已发表的日本种群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片段存在1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3.5%;共定义了10个单倍型,其遗传距离为0.002~0.019。日本种群包含A、B两个mtDNA D-loop单倍型世系,上海种群的10个单倍型均属于A世系,且与日本种群有5个共享单倍型,其遗传多样性水平略低于日本种群。上海种群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小的世系,但置信度偏低(54%~87%)。上述结果提示,上海种群相对于日本种群的A世系而言有较好涵盖度,但仍有必要进一步引进建群个体,尤其是含有B世系单倍型的个体。  相似文献   
24.
为了解陕北地区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55头饲养在陕北榆林地区的秦川牛及其多个杂交后代群体的线粒体DNA D-loop区826bp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黄牛D-loop区序列A+T平均含量为61.5%,G+C含量38.5%;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和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1 43,单倍型多样度(h)为0.970,表明陕北榆林地区的黄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J法聚类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黄牛品种或群体有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25.
环境镉(cadmium, Cd)极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不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影响食品安全,本研究旨在探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 SBCP)对镉的螯合作用及对镉致鸡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海兰褐雏鸡随机分组(n=10):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Cd组)饲喂氯化镉添加量为140 mg·kg-1的含镉饲料,SBCP组每天灌胃3 g·kg-1的肽,Cd+SBCP组饲喂与Cd组相同的含镉饲料并灌胃与SBCP组相同的等剂量肽;42 d后测定各组的镉残留水平和肝抗氧化水平,评估肝损伤程度,分析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和SBCP组肝和胸肌中镉残留的检测值为0,Cd组的镉残留分别为412.57μg·kg-1(肝)和129.47μg·kg-1(胸肌),Cd+SBCP组分别为216.06μg·kg-1(肝)和49.68μg·kg-1(胸肌);与对照组相比:Cd组肝组织T-SOD和G...  相似文献   
2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里饲养宠物,尤以宠物狗为多。近些年有好多家庭开始养猫。关于宠物狗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关于猫的研究却很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猫是人类的朋友之一,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来与猫有关的纠纷及案件越来越多。家猫线粒体DNA(mtDNA)是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蕴藏着大量的生物信息,本文将对家猫的mtDNA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7.
封面封底     
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并为机体提供能量的细胞器,其自噬对于清除功能障碍的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动态平衡和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线粒体自噬生理功能基础上,从雌性动物主要生殖器官与组织、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及胚胎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自噬对雌性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旨在探究死亡受体Fas在镉致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对线粒体通路的调控机制,用10 μmol·L-1镉处理Fas基因沉默的PC12细胞株12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H3相互作用域死亡激动剂(BID)、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情况,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凋亡诱导因子(AIF)、核酸内切酶G(Endo G)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IF核转位。结果显示,镉极显著上调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诱导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激活caspase-9、caspase-3和PARP,增加AIF和Endo G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诱导AIF核转位;沉默Fas极显著抑制镉引起的tBID/BID比值和Bax/Bcl-2比值升高,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caspase-3、PARP蛋白活化和AIF、Endo 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显著抑制镉激活的caspase-9(P<0.05),并抑制AIF核转位。综上表明,Fas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参与镉致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选择mtDNA 18S rRNA为目标基因,在通用引物扩增区间设计了质控探针、特异性探针。最终验证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证实了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可以达到较高检测水平,该方法成本较低,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猪、牛、鸡和鸭等4种动物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