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7篇
  45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14篇
畜牧兽医   658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极其重要的一个大型遗址,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地点.本研究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陶寺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高可变区序列,均为普通牛,其中12个序列属于T3世系,1个属于T4世系.从mtDNA世系分布上看,陶寺T3世系古代黄牛起源于近东地区,少量T4个体可能来自东北亚地区.12个T3世系的序列分属4个单倍型H1-H4,其中H1和H2在现代黄牛中有着广泛分布,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古代黄牛基因存在遗传连续性,对现代黄牛具有很大的遗传贡献;但H3和H4仅为陶寺古代黄牛所独有,没有现代黄牛分享该单倍型,也反映部分陶寺遗址古代黄牛的基因并没有完全遗传下来.  相似文献   
42.
盐胁迫下刺槐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四倍体刺槐的耐盐机制,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分别在盐胁迫处理前、处理10 d、处理20 d时进行叶片取材,比较了二者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种盐胁迫下,二倍体刺槐细胞色素Cyt c/b的比值和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四倍体刺槐呈上升趋势;二者的H2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细胞中线粒体均表现结构完整、基质均匀、被膜清晰、嵴均匀分布且结构完整等特点。在NaCl处理10 d时,二倍体刺槐叶片细胞中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中空、膜模糊、嵴不均匀分布等现象;在NaCl处理20 d时,线粒体受损情况进一步加重。而Na2SO4胁迫下叶片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四倍体刺槐在NaCl和Na2SO4处理时,线粒体受损情况差异较大,其中Na2SO4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线粒体超微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3.
对陇东地方牛种及其与秦川牛和南德温牛杂交群体共计113个个体线粒体D-loop区461 b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该区域A+T含量(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表现出明显的碱基偏倚;3个群体核苷酸变异率介于0.42%和3.27%之间,陇东牛和南德温牛杂交群体核苷酸变异率最高;核苷酸变异类型以转换为主,转换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90.94%,其次为颠换,占4.59%,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碱基替换偏倚;3个群体核苷酸岐异度介于0.008 95和0.029 06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000 15和0.008 36之间,陇东地方牛及其与秦川牛的杂交群体核苷酸歧异度和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44.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形成场所,也是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所以无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最早期阶段在细胞核病理改变出现之前,线粒体膜电位就已下降,膜电位消失亦是线粒体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线粒体跨膜电位一旦崩溃,则细胞凋亡不可逆转;线粒体膜内外的各种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被称之为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其开放状态指示着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否;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  相似文献   
45.
7种长蠹科昆虫的线粒体DNA ND4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蠹科昆虫严重危害林木和仓贮物品。该文应用非损伤性DNA测序技术测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长蠹科害虫的线粒体DNA ND4基因的部分序列。在获得的204bp的序列中,7种昆虫的序列变异丰富,多数变异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上。将实验结果与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探讨7个种的形态差异与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昆虫不仅在外形特征上存在差异,而且在ND4基因序列上的差异程度也很显著,平均为21.94%。这为分类鉴定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46.
47.
羊驼Cytb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羊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并与骆驼科其它物种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同源序列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及变异情况,并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羊驼在骆驼科动物中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羊驼与骆马和美洲驼存在的遗传差异相对比羊驼与原驼大,为传统分类学中的羊驼是原驼驯化以后的一种家养驼的提法提供了分子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将48只健康山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内毒素(LPS)组(B组)、内毒素+褪黑素(LPS+MT)组(C组)、褪黑素(MT)组(D组),在处理后第3 h和6 h提取肝细胞线粒体,采用Clark氧电极技术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的变化,探讨了MT对LPS诱导的山羊内毒素血症机体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毒素组山羊在第3 h和6 h的RCR、P/O、O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褪黑素后,即内毒素+褪黑素组第3 h的肝细胞线粒体RCR、P/O、OPR明显升高(P〈0.05);褪黑素组第3 h的R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褪黑素组第3 h的P/O、OPR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山羊内毒素血症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褪黑素对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贵州威宁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我们分析测定了19个个体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检测到8种单倍型,7种为普通牛血统的单倍型,1种为瘤牛血统的单倍型,表明威宁黄牛同时受普通牛和瘤牛的影响。本研究同时构建了19个威宁黄牛个体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发现它们明显分为普通牛血统单倍型组和瘤牛血统单倍型组两组。  相似文献   
50.
臧莹安  丁发源  王小龙 《中国家禽》2006,28(24):103-105
采取分组对比的方法(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发病组,维生素C治疗组)分别检测试验鸡只肝组织、肠黏膜、心肌线粒体中的NO含量和NOS的活性。结果显示,对于发生PHS的快大型黄羽肉鸡,其肝脏、心肌和肠黏膜线粒体NO含量呈现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线粒体NOS活力的变化趋势则与NO一致。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治疗组各指标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说明其能有效地阻止快大型黄羽肉鸡发生PHS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