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E-Learning给我们的学习带来的变化:使自主学习成为时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方面,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成为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另一  相似文献   
82.
网络图书馆: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终身教育的必要性;网络化图书馆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网络图书馆实现终身教育的手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笔者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学习型农村。  相似文献   
8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图书馆汇聚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人与人、人与知识和谐交往的平台,是人们享受终身教育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场所。离开和谐理念指导下和谐图书馆等文化产业的支持,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成为一句空谈。  相似文献   
85.
在农村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其意义十分重大。要牢固树立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以"三教统筹"为基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办学,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建设农村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6.
随着我国高职招生的增加,高职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现在有些体育院校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偏低,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资较少。面对这种情况,未来发展中我们要不断的发掘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合理配置体育器材,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87.
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不间断的终身过程,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是我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重点从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职能、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的多元化格局等方面对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8.
运用CitespaceV软件对所选635篇关于"农民工终身教育研究"的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该主题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城镇化对农民工终身教育的影响、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民工职业发展、就业方向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发展历程上,经历了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民工终身教育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等发展研究;未来研究中,该主题将继续探讨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等重要议题与农民工终身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民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也正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农民工终身教育研究类型也将丰富化.  相似文献   
89.
高勇  杨亚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7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分析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尴尬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转变传统的观念,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积极完善教育体制,加强师资建设,大力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完善学前教育建设的投入与保障机制,拓宽建设渠道等。  相似文献   
90.
学界对农民教育的认知纷繁复杂,但大致可归类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途径与方法""全民教育权利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教育与改造农民的手段"等三种。造成这种内涵各异的原因可以从经济、社会、政治的视角去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