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微波炉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了方便和快捷。实际上,微波炉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还是家庭消毒的一大法宝。微波炉在工作时,微波与光波同时以30万km/s的速度进行里外交错加热.温度可迅速达到120℃.相当于高压蒸气灭菌的温度。试验表明,一定强度的微波能在3min内杀灭大肠杆菌;6min内杀灭导致腹泻、结肠炎的病菌。  相似文献   
42.
将特定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耶氏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后分别在0、5、10和15℃条件下贮藏,将不同温度下得到的耶氏菌生长实验值用于建立其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修正Gompertz方程能很好地描述耶氏菌在冷却猪肉中的生长动态。lgNmax(最大菌数)受贮藏温度的影响不大,在4种温度下平均值为9.259±0.83(log10cfu/g)。温度对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和Lag(延滞时间)的影响,采用平方根模型(Belehradek)描述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用贮藏在3℃、8℃下耶氏菌的生长实验值验证建立的模型,偏差度分别为0.92、0.97,准确度分别为1.09、1.04,表明所建立的耶氏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可靠性很好。  相似文献   
43.
44.
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是EHEC的主要血清型。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也可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征。笔者运用胶体金免疫(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GIA)检测卡和荧光PCR技术,对东莞市108份冻肉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了检测,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东莞市各镇(区)冻肉库中的冻肉,共108份。大肠杆菌O157∶H7、O1、O48、沙门菌等菌株,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郭霄峰教授惠赠…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在传统环介导恒温扩增反应体系中引入羟基萘酚蓝指示剂,对反应体系进行高温-低温前处理和添加甜菜碱等优化措施提高试验敏感性,液面覆盖矿物油降低气溶胶污染,据此建立的猴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可视LAMP检测方法结果判定直观明了,敏感度为6 CFU/反应,无非异性。  相似文献   
46.
将健康的50头长大白杂交猪均分为5组,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按每千克饲料添加博落回散30、150、300、600mg混饲给药,相当于推荐临床剂量的1、5、10、20倍,对照组(CK)饲料中不添加博落回散,连续饲喂60d,研究不同剂量博落回散对猪的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博落回提取物(MCE)抗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饲料中添加30mg/kg的博落回散可显著提高试验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降低料肉比,其他所用剂量的博落回散对试验猪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30~600 mg/kg的博落回散的试验猪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且各脏器组织未见异常病理性损害。可见,饲料中添加30~600 mg/kg博落回散连续饲喂60 d,试验猪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STRING等工具和数据库初步揭示了MCE可能是通过作用于ESR1、BCL2L1、MTOR、MCL1、PTGS2、MAPK8、MMP9、MAPK1、ERBB2和PIK3CA等靶点,并通过ErbB和TNF等...  相似文献   
47.
试验旨在探索醋酸诱导犬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方法,建立稳定的犬急性UC模型。选取16只健康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不同浓度醋酸组,每组4只。注射犬眠宝麻醉后,醋酸组分别灌注4%、7%和10%的2 mL/kg醋酸,对照组无需麻醉,直肠灌注相应剂量无菌生理盐水;用药后第1、3、7 天观察各组排便情况,并用电子内窥镜观察试验犬结肠黏膜的损伤程度;于第7 天牺牲试验犬,切取病变结肠做组织切片检查。结果显示,灌注4%醋酸的犬均出现短暂的稀便,病理切片观察只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0%醋酸的犬,炎症反应过于强烈导致肠穿孔和死亡;灌注7%醋酸的犬,粪便性状及结肠内窥镜检查均显示明显的结肠炎症状,3 d后出现溃疡灶,7 d后可见溃疡灶脱落,组织学检查发现溃疡灶周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以上结果表明,直肠灌注7%醋酸能成功稳定诱导犬急性UC。  相似文献   
48.
<正>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排粪时粪中带血,或便前便后出血,是兽医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症状。便血颜色呈鲜红色、暗红、黑红,柏油状,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的改变,肉眼观察不到血液,须用化学方法才能确定的,称为潜血。便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伴随着很多其他的症状,从而构成动物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综合症。1便血的病因与机理便血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消化道出血,然后随着粪便从肛门排出。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探讨D-天冬氨酸(D-Asp)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肠道损伤的恢复效果。试验选取40只体重相近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0 mmol/L D-Asp组、0.15 mmol/L D-Asp组、2.30 mmol/L D-Asp组和7.70 mmol/L D-Asp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试验第1~7天,对照组小鼠正常饮用蒸馏水,其他各组小鼠均饮用含3.5%DSS的蒸馏水,诱导小鼠结肠炎。试验第8天开始,对照组和0 mmol/L D-Asp组小鼠直肠灌注0.1 mL生理盐水,其他各组分别直肠灌注0.1 mL浓度为0.15、2.30和7.70 mmol/L的D-Asp溶液,每隔1 d灌注1次,共灌注5次。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 mmol/L D-Asp组小鼠第5天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变短并出现浸血现象。与0 mmol/L D-Asp组相比,7.70 mmol/L D-Asp组小鼠第12~14天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结肠变长,绒毛高度增高及隐窝深度变浅,杯状细胞排列更规则。2)与0 mmol/L D-Asp组相比,7.70 mmol/L D-Asp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肠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2(SLC25A13)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中白细胞介素-6(IL-6)、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天冬氨酸/谷氨酸载体1(SLC25A1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直肠灌注D-Asp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改善结肠形态结构,从而促进因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50.
鸡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