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5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河溪缓冲带的功能及其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溪缓冲带位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多种生态、经济和景观功能,但由于交通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河溪缓冲带的人为破坏现象严重,急需得到科学的管理和恢复。文章详细介绍了河溪缓冲带的6种功能,以说明河溪缓冲带对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3条缓冲带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2.
以南昌市建成区外10 km的环城地带作为半城市化地区,基于2000、2010和201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开展半城市化地区多时相、多层缓冲带、多方向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为主,耕地占比由65.11%减至55.53%,林地占比由11.00%增加到21.21%;距离建成区越近,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所占比重越大;土地利用呈现出明显的方位差异,东部地区耕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较大,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林地面积占比突出。(2)2000~2015年,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综合指数由275.88提高到283.90;距离建成区越近,土地利用程度越高;东部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3)2000~2015年,南昌市半城市化地区景观紊乱度熵值由1.01提升至1.18,景观紊乱度不断增强,有序性愈来愈低;距离建成区越近,紊乱度越高;东部、南部景观有序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3.
冻融过程不仅直接影响非生长季节的磷循环,而且频繁冻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持续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为研究冻融作用对河岸缓冲带土壤磷素迁移的影响,以河岸植被缓冲带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冻融环境,探究冻融条件下,土壤对磷素吸附行为,将待测样离心过滤后取一定体积液体测其浓度,分别计算出1,2,3,4,5次冻融循环中土壤对磷的吸附量,绘制等温吸附关系曲线并将吸附数据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拟合;并分析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深度与冻融周期下,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将20 cm和40 cm深度的土壤饱和质量含水率控制为70%、75%、80%,经过5个周期的冻融后,分别测定土壤内的速效磷含量,并探讨磷素在河岸带土壤中发生的吸附和垂向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平衡浓度0~30 mg·L-1范围内,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磷溶液浓度大于30 mg·L-1时,吸附达到平衡,对速效磷的最大吸附量为714.26 mg·kg-1;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土壤对速效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5次冻融结束后的土壤对速...  相似文献   
144.
河岸植被缓冲带,作为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研究河岸水陆交界带的重要区域,对河流水质保护和湿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靖江新桥镇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介绍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雨洪调节功能、自然生产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分析了靖江新桥镇长江沿岸湿地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45.
为了研究生态缓冲带对重金属扩散的控制效果,于2020年6—11月在云南省兰坪县兔子山矿段磨面河河岸带构建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开展原位试验,研究8种灌-草模式生态缓冲带植被生长状况、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水土流失及重金属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泥沙是Cd、Pb和As迁移的主要载体。在生态缓冲带植被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盖度超过85%时,提高植被盖度能有效消减污染扩散。11月径流中泥沙、Cd、Pb和As平均浓度较7月分别降低58%、46%、41%和40%。灌/草套种模式水土流失量和重金属流出量较草本植物单作模式更低。PCA分析表明,8种模式中黑麦草/杜鹃模式水土流失和Cd、Pb、As流出得分最低。研究表明,灌/草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能有效减少采矿废弃地重金属扩散,推荐采用黑麦草/杜鹃套种模式生态缓冲带作为Pb-Zn矿采矿废弃地沟渠河岸带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