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6篇
  免费   751篇
  国内免费   2098篇
林业   357篇
农学   1942篇
基础科学   288篇
  1102篇
综合类   9555篇
农作物   1335篇
水产渔业   1490篇
畜牧兽医   10817篇
园艺   631篇
植物保护   678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784篇
  2021年   791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947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736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864篇
  2014年   1137篇
  2013年   1162篇
  2012年   1731篇
  2011年   1836篇
  2010年   1622篇
  2009年   1716篇
  2008年   1819篇
  2007年   1513篇
  2006年   1312篇
  2005年   1104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68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290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52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江西南城甘蔗病株中获得1个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分离物,命名为SCMV-NCH。根据SCMV外壳蛋白(CP)基因N-端和C-端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SCMV-NCH的CP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获得924个核苷酸(nt),推断编码308个氨基酸(aa)的近全长CP基因序列。与SCMV亚组SCMV、高粱花叶病毒(SrMV)、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玉米花叶病毒(ZeMV)、白草花叶病毒(PenMV)等6种病毒代表性株系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CMV-NCH与SCMV的同源性最高(86.2%),与其他5种病毒同源性相对较低(56.4%~72.2%)。与SCMV13个分离物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关系树,结果显示SCMV-NCH与我国浙江2个分离物(Yuhang和Xiaosh)具有最近的亲缘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获得C-反应蛋白,为廉价生产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奠定实验基础,同时初步建立一套利用转基因花生生产外源药用蛋白的实验技术体系。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121-CR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花生,使其在花生中表达,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后,获得可表达CRP的转基因花生植株。其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初步建立了黑花生再生体系,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后,共浸染105个外植体,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后得到56株抗性苗,PCR检测有13株呈阳性,经PCR-Southern杂交后,有2株出现杂交信号。初步建立黑花生再生体系,并首次成功地将CRP基因导入到植物(黑花生)中。  相似文献   
993.
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预测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综合分析二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指数,预测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推测B细胞表位位于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N端的11~18、26~48、73~82、136~150、159~174、181~1891、91~2102、47~276、279~295、313~323和382~392区段内或上述区段附近。[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非洲猪瘟病毒VP73蛋白的特征以及表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荞麦淀粉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荞麦淀粉制备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实现对荞麦粉中主要营养和功能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对荞麦淀粉进行分离,并与水提法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荞麦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荞麦黄酮提取量为0.951 mg/g,黄酮浓缩物中的黄酮和蛋白含量分别为46.99 mg/g和303.8 g/kg;水解温度、pH、加酶量和水解时间对荞麦淀粉中的残留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碱性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适宜条件为:水解温度45℃、pH 11、碱性蛋白酶用量100 U/g、水解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的提取率为3.97%。【结论】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可将荞麦粉分为淀粉、蛋白和黄酮浓缩物,所得荞麦淀粉的总淀粉含量达952.1 g/kg,纯度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对中国荷斯坦牛MC1R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探讨中国荷斯坦牛红白花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MC1R基因进行分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结构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检测出与毛色表型相关的三种基因型,EE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黑白花牛中占优势,ee基因型在中国荷斯坦红白花牛中占优势。蛋白预测结果显示,ee基因型个体的缺失突变使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引发二级结构改变,导致中国荷斯坦牛红白花个体的出现。【结论】E等位基因主要与黑色毛色形成有关,e等位基因主要与红色毛色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激动素对菊花蕾期生理及花期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50 mg/L)的激动素(KT)对菊花紫玉品种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及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浓度的升高依次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花径无明显变化,株高比对照降低,株径大于对照,株型比对照紧凑。随KT浓度的升高,菊花的花期呈梯度推迟,其中50 mg/L处理组效果最为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推迟7 d,并使花期延长。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平均分子量分别为3000、5000、10000的0.3%(w/v)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并对处理过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幼苗抗病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分子量壳寡糖溶液处理黑麦草种子,均可以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且提高了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增强了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了病程相关蛋白(即,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表达。其中,以平均分子量为10000的壳寡糖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的生长和抗病酶活性的影响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64%、60.47%;苗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98%、33.80%、43.17%、15.73%、26.41%。  相似文献   
998.
3种测定大豆种子脂肪含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无损检测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在大豆品质育种和质量检测上至关重要.分别用索氏提取法、核磁共振仪及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了5种国产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并对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法测定的结果与索式提取法更接近,偏差均小于0.95个百分点,最低偏差仅为-0.02个百分点;而近红外光谱法与索式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克隆桔小实蝇14-3-3蛋白的基因(Bactrocera dorsalis 14-3-3,Bdor 14-3-3),研究Bdor 14-3-3 mRNA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探索其是否参与了桔小实蝇的发育过程。【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Bdor 14-3-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研究Bdor 14-3-3 mRNA在桔小实蝇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了Bdor 14-3-3基因,其编码区长度为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析表明,在昆虫纲中,桔小实蝇与刺舌蝇14-3-3蛋白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8.8%,与豌豆蚜的序列一致性最低,为85.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dor 14-3-3 mRNA在桔小实蝇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都有表达;在雌虫头(去除触角)和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分别是触角的1.39和1.44倍;在雄虫胸和后足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高,分别是前足的1.28 和1.23倍。在蛹的早期发育过程中Bdor 14-3-3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到7 d蛹期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是10 d蛹的4.91倍。【结论】克隆获得了Bdor 14-3-3基因,其表达的14-3-3蛋白可能参与了桔小实蝇的变态发育过程,尤其在蛹的发育过程中Bdor 14-3-3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将水稻偏好密码子优化并人工合成抗虫基因cry1C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bca,成功表达了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His-cry1ca融合蛋白,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4%,表达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包涵体蛋白进行可溶性处理,亲和纯化出带6个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将其作为抗原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