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0篇
  12篇
综合类   25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优化野蔷薇根多糖的过氧化氢(H2O2)法脱色工艺条件,为野蔷薇根多糖的脱色纯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野蔷薇根为试验材料,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对H2O2法脱色野蔷薇根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野蔷薇根多糖脱色的回归模型为:Y=94.84+3.08A+1.83B+0.88C+0.17AB+0.23AC-0.055BC-3.17A2-1.31B2-0.87C2(Y为多糖脱色率,A为H2O2体积分数、B为溶液pH、C为脱色时间),该模型拟合度较好.H2O2法脱色野蔷薇根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O2体积分数35.0%、溶液pH 9.00、脱色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分别为95.48%和75.17%,脱色率与理论值96.55%的相对误差为1.11%.H2O2体积分数、溶液pH和脱色时间3个因素对野蔷薇根多糖脱色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H2O2脱色法具有操作简便、脱色效果明显、成本低等优点,可对野蔷薇根多糖进行有效脱色.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论文尝试用物理脱色的方法去除金花葵油中的色素。方法本次实验在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5min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硅胶与活性白土加量对金花葵油的脱色效果,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脱色前后金花葵油的脱色率。结果通过实验得出了在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25min的条件下,用硅胶与活性白土对金花葵油脱色的最佳条件为:硅胶用量0.15g/100ml,活性白土用量0.8g/100ml。结论用物理脱色的方法去除金花葵油中的色素简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3.
为了再生废弃粉状活性炭,将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搅拌,并经成型、炭化和活化制备成型颗粒活性炭。采用国家标准和氮气吸附法分析测试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焦糖脱色率、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等,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3种组分及其混合物的热解特征,考察聚乙二醇的用量、分子量以及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对成型活性炭吸附能力与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成型的热再生方法可以制备出糖液脱色用颗粒活性炭;聚乙二醇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促进中孔的形成,但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影响不明显;在废弃粉状活性炭与聚乙二醇4000的质量比为6∶1,粉状活性炭与煤焦油的质量比1∶1.6,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0℃和2 h等条件下,可以制备出亚甲基蓝吸附值达205 m L/g和焦糖脱色率达到110%的糖液脱色用成型颗粒活性炭。  相似文献   
54.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孔雀石绿生物脱色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孢原毛平革菌为出发菌株,研究了转速、pH、酶对孔雀石绿生物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孔雀石绿的生物脱色率.结果表明,转速、pH值及不同质量浓度孔雀石绿对脱色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当转速为150 r·min~,pH4.5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最佳.10 mg·L-1的孔雀石绿在24 h内脱色率为98.32%,30 mg·L-1的孔雀石绿在72 h内脱色率也超过90%.酶在脱色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选取8株白腐菌分别与偶氮类染料刚果红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共培养5d,进行脱色菌种筛选,发现白干酪菌和白耙齿菌对刚果红的脱色率均达到99%,血红密孔菌对结晶紫的脱色率达到90.62%.结合木素氧化酶系定性检测的结果,证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漆酶活性是影响染料脱色率的主要因素;在振荡培养方式下菌种对染料的脱色率高于静置培养;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脱 色菌对简单混合染料进行脱色试验,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表明单一菌种的脱色效果要好于混合菌种.  相似文献   
56.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57.
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的脱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蒽醌类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以红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与ABTS组成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进行了脱色试验,分别考察不同pH、温度、ABTS加入量、酶加入量、金属离子等条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脱色条件为pH4.0,温度30℃,ABTS...  相似文献   
58.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研究脱色脱腥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各试验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于寡肽损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脱色pH值11,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60min。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4.8%,寡肽损失率为19.5%,无腥味。  相似文献   
59.
张金平  阚振荣  苏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32-11034
[目的]研究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废水的脱色和降解务件,为印染工业废水的大规模生物处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4株丝状真菌和4株细菌组建一真菌细茵混合培养体系,考察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对2种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效果。[结果]2种废水在中和预处理使pH在6.0左右后,真菌与细菌以2:1同时接种效果较好,通氧有利于脱色与降解,处理时间因水质而异。对深蓝废水12h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98.36%和92.70%;对难于脱色的中红废水24h脱色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87.22%和82.98%。通过全波长扫描图谱,证明了大部分染料被降解。[结论]通过研究确定了该混合培养体系对染料废水脱色和降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0.
为了获得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用分光光度法对酶活性检测的丙二酸钠缓冲溶液的pH进行了优化筛选,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后的酶液对达旦黄、孔雀石绿、中性红、刚果红、曲利本蓝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菌株酶液对偶氮类的达旦黄、三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和杂环类的中性红都有显著的脱色效果,在1 h时脱色率分别为达94.41%、91.43%和90.00%,在16 h时脱色率分别为98.36%、100%和96.47%。酶液对双偶氮的刚果红和曲利本蓝也有不错的脱色效果,在16 h的脱色率分别为96.76%和89.39%。对三苯基甲烷类的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弱,在16 h的脱色率为67.31%。最终结果表明,菌株TN02A7-Lg-mnp2的酶液对多种染料都有很强的脱色能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