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90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6篇
  41篇
综合类   655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343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稳定性,可用来吸附水体中的多种污染物,其潜在功能稳定性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考虑到GO在高级氧化体系中结构和形貌会发生改变,探究了经UV/H2O2和UV/过硫酸盐(Persulfate, PS)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的体系处理后所得GOs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的吸附性能。氧化性自由基体系光源为300 W中压汞灯,30 mL GO储备液(1 mg/mL)在2种氧化体系下反应1、2、4 h后制得GOs。实验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GOs吸附动力学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GOs氧化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显示,经UV/H2O2, UV/PS氧化1 h后,GO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数量开始明显减少;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吸附热力学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MB饱和吸附量(经UV/H2O2和UV/PS氧化1、2、4 h后分别记G1-1, G1-2, G1-3, G2-1, G2-2, G2-3)依次为580.26, 591.80, 598.63, 521.77, 554.91, 568.00 mg/g。研究表明,GO可以快速吸附较大浓度范围内的MB,且对低浓度染料表现出更好的去除效果;GO对MB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增大,且在碱性条件下的增加得更明显;经氧化处理后,GOs的吸附性能随着氧化时间的增长,性能减弱,尤其在UV/PS体系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2.
蜂胶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氧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没有氧,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人类维持生命主要依靠人体摄取的食物在体内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热能来维持。但是,氧代谢过程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过剩的自由基作用细胞膜及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形成脂质过氧化物,沉积在细胞膜上,使  相似文献   
53.
茶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热水法浸提茶树菇多糖,筛选、优化多糖提取、醇析的最佳条件及脱蛋白工艺,并测定了茶树菇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条件下以1∶20的料液比加入茶树菇粉末,置90℃的热水中浸提4 h后以80 U/mL的胰蛋白酶进行脱蛋白处理,然后将多糖提取液浓缩5倍后添加浓缩液重4.5倍、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醇析,多糖的得率最高.茶树菇多糖对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清除能力,且随着样品浓度的增高而加强,呈现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4.
本试验使用清洁级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0 g,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0.3 m lM DSO;Ⅱ组为二恶英(TCDD)染毒组,染毒剂量为50μg/kg;Ⅲ组为染毒TCDD加自由基清除剂保护组。每组18只,TCDD溶于二甲基亚砜(DM SO)中,质量浓度为25μg/m l。分别在24、48和72 h后,处死动物,制备肝匀浆组织和肝线粒体膜,通过对SD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还原型谷胱苷肽(g lu tath ione,G SH)、总抗氧化能力(tota l an tiox idative capac ity,T-AOC)、还原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 lu tath ione perox idase,G 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 ide d im u 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 a lond ia ldehyde,M DA)含量变化和线粒体膜磷脂酶A2(PLA2)活性变化的研究,从自由基角度揭示TCDD的毒性机制及清除剂G的保护效应。TCDD染毒急性清洁级SD大鼠后,诱生过多的自由基,消耗机体内酶性和非酶性的自由基清除剂,引起机体内自由基积累对肝脏造成脂质过氧化作用,膜酶受损,致使整个细胞稳态被扰乱;清除剂G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大量产生而间接抑制PLA2活性的增强,保护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稳膜效应,减轻TCDD对膜的损伤,并维持磷脂组分的稳定。  相似文献   
55.
以桔皮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微波功率900W,提取温度75℃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桔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微波法从桔皮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浸提时间7min,料液比l:30。用此工艺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12.04%。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法测定不同工艺条件下桔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表明不同工艺的桔皮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清除率与总黄酮的含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6.
山杏种皮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杏种皮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杏种皮黑色素可以显著抑制β-胡萝卜素的氧化褪色,其清除自由基活性具有量效性,清除羟自由基能力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无显著差异而高于抗坏血酸(VC),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超过BHT和VC.山杏种皮黑色素既可以作为氢供体,清除DPPH自由基,但清除能力低于BHT和VC,也可作为电子供体,其还原能力高于BHT和VC.  相似文献   
57.
《技术与市场》2003,(3):8-8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由肥胖引起生理功能障碍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生理功能失调的人们,只能提供给他们低热量食品。高甜度、低热量甜味剂和脂肪代用品应用将更广泛。阿斯巴甜、阿力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糖醇类物质都是甜度大、热量低、无毒安全的甜昧刘。代脂类产品如蔗糖脂肪酸酯和山梨酸聚酯几乎无热量,不含胆固醇,耐高温,无致癌、致病作用,适用于油炸、焙烤的产品,另外从天然植物提取制得的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等物质,如果能够进一步精制,去除异味,添加到食品中,也将会受到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58.
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大气与水源中的污染物,通过呼吸及进餐侵入人体内,铅、铝、汞等重金属就是其代表;另一个是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废物,如自由基、硫化氢等。鲜果、鲜菜汁常常能解除体内堆积的毒素和废物,因为鲜果汁或  相似文献   
59.
高翔 《技术与市场》2007,(10):26-26
喷嘴电极设计使喷嘴内气流速度比反应器内烟气速度快很多,因此喷嘴内的添加气射流使烟气较难进入喷嘴附近的电晕区,添加气在这个区域被分解的概率大大增加,从而解决了许多放电形式分解背景气体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能量效率.该项技术可直接用于自由基簇射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脱除的电极设计.  相似文献   
60.
Studies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Plant System: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plant system is of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on a world scale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in soil-plant system in China,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effecting factors,extraction methods,free-ion activity model,adsorption model,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Q-I relationship,and compound pollution),and soil remediation are reviewed in paper.Futu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